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某人買了件新衣,如有人搶着試,新衣主人當然不悅。對這不得體的冒犯行為,有人說:
試人新,犯人憎
所謂「犯人憎」就是:
冒「犯」的行為使「人憎」厭
也作「犯眾憎」。
理論上,在「非洲」當「和尚」都是「黑人」,所以我們可稱之為「黑人僧」。「黑」與「乞」、「僧」與「憎」諧音,就有了以下一個歇後語:
非洲和尚——乞人憎
「乞人憎」指「使人憎厭」;究竟「乞人」為何有「使人」的意思,筆者有以下兩個理解。
小時候,母親不時提醒筆者:
口賤得人憎,力賤得人敬(宜「多做少說」)
筆者就此聯想到「乞人憎」可能出自「得人憎」:
得/dak1;變聲母→黑/hak1;變韻母→乞/hat1
詞彙中有種特色,是謂「善惡同詞」,如:
可人愛/可人憐、可人憎
示例:
這初生嬰眼大唇紅,真「可人愛」/「可人憎」!
前者帶「善」性,後者帶「惡」性;可兩者具相同意義——這初生嬰使人憐愛或又愛又恨。
文讀中,「可」有二音——其一是「ho2」,其二是「黑/hak1」,適用於「可汗」(讀「黑寒」,指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王的稱呼)。雖然「可人憎」不解作「乞人憎」,但人們始終覺得這是「負面詞」。為此,筆者認為有人就用上「可」的不同讀音來區分不同的意思——讀「ho2」時,解「使人憐愛」;讀「黑」時,解「使人憎厭」,「黑」再聲轉讀成「乞」。如是者,「乞人憎」也可說成演化自「可人憎」了。
要晾乾衣物或曬乾蔬果,人們會將之放到「有陽光」的地方。此方式叫「陽乾」,反之則叫「陰乾」——使所含水分漸漸地消失。
「神台」是一個木製直身櫃或蓋搭在牆上的「台」,用以供奉鬼神。「神台」上多會放置一小盆桔,這些桔就叫「神台桔」。人們通常不會拿「神台桔」來吃,且會由年頭放到年尾,寓意「長年吉利」。就「神台」的布局,廣東人創造了以下兩個歇後語:
神台貓屎——神憎鬼厭;神台桔——陰乾
舊時,很多家庭都有養貓。貓和老鼠一樣,喜歡亂跳亂竄。不說不知,貓喜歡走到一些較隱蔽的地方撒尿屙屎,「神台」就是其主要目標之一。受供奉的鬼神當然會對貓到來屙屎的劣行憎厭,亦即「神憎鬼厭」了。人們會用「神台貓屎」來形容那些十分讓人憎恨討厭的人。
由於「神台」多設置在較陰暗的地方,即不會接觸到陽光,所以「神台桔」在年尾時會出現「陰乾」的情況。人們也會把財富、資產值或一些優勢慢慢地消失的現象稱為「陰乾」。
香港在2019年下半年經歷了一場激烈的修例風波。在幾近「市民不出」、「遊客不入」、「外資不來」的形勢下,百業蕭條;猶幸動盪於年底轉趨緩和;詎料在政府及各大中小企正着手重建香港之際,一場世紀疫症——「新冠肺炎」不動聲色地在全球大爆發,本土經濟在有限度「通關」下無可避免地出現「斷崖式」的下跌;正是:
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頂頭風
試想,「屋」頂是破「漏」的,卻偏「偏」遭「逢」接「連」幾個「夜」晚都下着「雨」;「行船」靠風,卻「又遇」上「頂頭風」——反航行方向的風。這不就是「連番倒楣」嗎?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衝擊下,當其時不少「高人」預示香港多年來積聚的繁榮正「陰乾」中;說法雖悲觀,卻是不爭事實。到了兩年多後的今天,粵港澳三地的「疫情」大致受控,相關部門亦已於日前務實商討恢復「通關」的可能性。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通關」尤其與內地,應是目下令香港經濟免於「陰乾」的唯一途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