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①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註釋
①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詩、詞、散文均卓然成家,其散文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
② 蘇轍:字子由,蘇軾之弟,擅散文,有《欒城集》傳世。
語譯
明月在什麼時候才有呢?我舉起酒杯向青天發問。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夜是哪一年呢?我想乘着風歸去,又怕身在美玉築成的樓宇,會受不了高處的寒冷。起舞玩弄着月下的身影,在天上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快樂呢!
月光轉移着,照過朱紅的樓閣,低斜地照進華美的窗戶,照着失眠的人。月兒不應該對人懷恨吧,為何卻偏在世人別離時變得圓滿呢?人有悲哀、歡樂、別離、團聚,月亮有陰暗、晴明、圓滿、殘缺,世事從古至今都無法完美無憾。但願人們都健康長壽,即使分隔千里,也能一同欣賞皎潔的月色。
賞析
本詞落筆奇特,開首兩句,脫胎自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詞人並沒有自答,反而追問:「人間今夜,是天上何年呢?」詞意進一步「虛化」、「仙化」,蘇東坡想學列子御風而行,但詞人到底不是神仙,安能捨棄人間而往奔天界呢?
中秋的月光,無分彼此地照着大地,照着每一個人。無論古今,人間難免悲歡離合,正如月亮有陰晴圓缺。詞人從個人想到眾人,由人間去到天上,以對宇宙變化規律的領悟,超脫人生的種種缺憾。走筆至此,蘇東坡可謂得到大慰藉,結句遂由思念弟弟的「小我」之情,昇華到「大我」之愛,對世間所有人作出人月兩圓的美好祝願。雖與東坡相隔千載,現今的讀者仍能感受到父母兄弟的溫暖親情與民胞物與的仁者胸懷。好詩一如明月,萬古常新。
施仲謀(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
李敬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項目主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