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中可實時看見各類燃燒指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現在,廣州市每100戶家庭裏,就有兩戶使用的是生活垃圾焚燒發的電。」「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大賽全國一等獎獲得者孫輝如是說。

廣州的資源熱力電廠所在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全部按照3A級景區設計,打造環保科普公園、工業旅遊目的地。除了經濟效益,這裏最值得稱道的還是獨具一格的生態理念和設計。

展廳就設在焚燒發電廠內。這裏展示了廣州生活垃圾處理的演進史,例如上世紀70年代以前是自然消化,上世紀80年代是簡易填埋,而上世紀90年代則是可控填埋,2000年至今則日趨實現分類處理。展廳還用影像、照片和製圖等形式,詳細介紹了垃圾焚燒的全過程。

孫輝說:「垃圾焚燒後,產生的氣體要經過脫硝、脫酸、除重金屬、除灰塵等多個步驟,最終釋放出來的氣體,是無毒無害的。公眾看了這個片子和示意圖,就能夠打消對垃圾焚燒的恐懼了。」

展廳可見鍋爐焚燒進度

值得一提的是,焚燒發電廠將各個鍋爐的實時監控影像與展廳打通,中間只隔着一層透明的鋼化玻璃,市民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個鍋爐的焚燒進度及燃燒數據指標。

焚燒發電廠煙囪是一個中空的塔樓,高達100多米。中空的設計使得塔樓能如傳統煙囪一樣排出煙氣。在塔樓的頂部,設有類似廣州標誌性建築廣州塔的360度展廳。塔樓內還有常駐咖啡廳。

孫輝介紹,每到開放日,報名參觀的廣州市民絡繹不絕,已累計接待了將近10萬名遊客。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