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完善後的選舉制度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更全面地反映地區聲音。今屆選委會新增了「新界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界別分組。有候選人認為,地區無小事,從鋪路的地磚到防火、滅罪等工作,都直接影響居民生活。經歷反中亂港區議員荒廢地區事務,利用議會平台作政治操作,浪費公帑及地區資源後,更顯示必須做好地區工作,才能真正體現出良政善治的精髓。 

梁昌明:防火為安居樂業之本

同樣參選「新界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界別分組的荃灣區防火委員會前主席、荃灣區滅罪委員會委員梁昌明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可能外界對地區防火委員會不太熟悉,以為只負責搞防火活動、嘉年華之類的工作。事實上,防火與擁有良好的治安息息相關,為安居樂業之本,而地區防火委員會對社區消防安全更是責任重大。

梁昌明介紹,地區防火委員會的職能,除向市民推廣消防安全訊息外,同時積極關注社區上各種的消防隱患,責成政府有關部門處理問題,避免火災和意外的發生,保障市民的安全。

他回顧了自己擔任荃灣區防火委員會主席6年來,印象最深刻的是區內的「三無舊樓」,因為樓宇結構問題而未能跟上消防安全的要求,加上近年不少舊樓被改作劏房,又在同一幢大廈內開設了多間食肆,從而產生很多安全隱患。

為此,他6年來走遍區內不少樓宇,了解這些舊樓的防火設施,甚至學習了心肺復甦法,和使用自動心臟去顫器(AED),以備不時之需。

梁昌明直言,只要一個煙蒂或小小的火種,就會將大好家園毀於一旦,而街坊們能夠安居樂業,生命安全受到保障,才是良政善治的基本。作為地區組織,防火會一直站在社區的最前線,將街坊所需所想向特區政府提出意見。

他強調,在新的選舉制度下,身為選委必須履行職責,選出有能力的愛國者,勤政愛民,了解市民所需,解決香港存在已久的深層次矛盾。在地區治理層面,各地區委員會都需要提升職能,團結及發揮地區不同持份者力量,做好特區政府的地區夥伴的角色,反映市民意見,推動政府落實各項惠民工作。

李世榮:反中亂港勢力一度令區會失效

馬鞍山北分區委員會主席李世榮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今次為落實「愛國者治港」的首場選舉,意義重大。自2019年的修例風波,反中亂港的區議員將原本負責地區事務的區議會,變成宣示自己政治立場、侮辱官員的平台,地區民生事務卻無人處理。

一直扎根地區、服務街坊多年的李世榮,看到這個亂象感到十分心痛,不少建制力量中人也有同樣感受。雖然反中亂港勢力令區議會一度出現失效問題,但也不能不理街坊,分區委員會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李世榮強調,分區委員會是特區政府的「眼」及「耳」,直接反映市民的聲音,為特區政府推出的政策和措施把脈,也是政府各部門諮詢的重要途徑,同時更是地區政策能否做到「落地」的重要一環。

他指出,在選委會的地區組織相關界別中,包括屋苑管理人員、非牟利機構、學校人員、居民組織、專業人士等,代表的階層廣泛,正好為特區政府扮演反映各界民意、推動良政善治的重要角色。他今次參選的其中一項政綱,就是爭取提升分區會職能,令分區會更具廣泛代表性。

被問及對未來管治班子的期望,李世榮表示,愛國者是基本條件,其次就是要貼地為民,能擔起解決深層次民生問題,急市民所急,並願意聆聽市民需要。

他強調,新一屆選委會的代表性相當廣泛,覆蓋了香港社會各階層的聲音,新一任行政長官以及立法會議員都應當聽取選委的意見,政策才能全面。同時,治港者必須積極、有意識地推動香港融合到國家發展大局中,包括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拓闊香港的發展空間,以免「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鄧開荣:推動改善社區治安

沙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主席鄧開荣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在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暴徒視法律如無物,甚至公然挑戰執法者,隨着香港國安法的落實,社會回歸平靜,也凸顯出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性,相信地區滅罪會未來在推動改善社區治安等工作上,將擔當重要的角色。

鄧開荣指出,地區的撲滅罪行委員會,在社區滅罪上擔當重要角色。由於委員對區內情況相當熟悉,可以向執法部門提供信息,要求加強巡邏及執法,及將滅罪信息廣傳開去。

他直言,2019年後,很多年輕一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撲滅罪行委員會的工作變得更加重要,包括聯絡各中小學的校長,透過有關網絡,將滅罪意識帶入學校。

鄧開荣認為,要有效發揮撲滅罪行委員會的角色,須加強社區與警方的合作關係,但過去受到反中亂港勢力的肆意抹黑,市民與警方的關係變差。隨着香港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的落實,社會漸漸重回正軌,作為地區滅罪會主席,未來工作將會加強與警方的合作關係,提高市民守法意識。

鄧開荣強調,「愛國者治港」原則是「一國兩制」的核心,而完善選舉制度絕非要搞清一色,而是要體現更均衡的參與。選委會的人數從1,200人擴大到1,500人,已充分展示出其多元性及代表性。

被問到對新一任管治班子的期望,他希望未來香港的管治者勇於承擔、敢於面對、集中精力、團結一致,處理好香港面對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同時帶領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新界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界別分組其他候選人

古揚邦、李冠華、林宇星、歐志輝、區子安、凌偉漢、陳偉趯、姚嘉俊、王惠成、招文亮、華美玲、吳超洪、潘國山、吳育智、羅少傑、 葛兆源、林港坤、文裕明、湛家雄、郭晋昇、陳嘉輝、鄺月心、邱帶娣、文嘉豪、莊健成、蕭浪鳴、鄧焯謙、鄧鎔耀、呂 堅、馬淑燕、姚國威、甘文鋒、巫成鋒、徐 帆、龍瑞卿、吳毅榮、陶錫源、陳有海、李洪森、葉文斌、鄭彥鈞、陳文洲、宋嘉桓、高維基、温和達、賴 心、李聖潑、姚 銘、朱浩賢、陳藹怡、梁嘉銘、劉興華、潘志成、葉長春、鄭 臨、盧婉婷、林楚昭、李家良、莊元苳、陳國旗、曾國家、祁麗媚、 邱玉麟、簡兆祺、張展鵬、温啟明、胡綽謙、 黃碧嬌、陳笑權、張彥南、劉志成、 陳灶良、傅曉琳、蒙建强、王舜義、劉舜婷、羅成煥、吳仕福、劉德榮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