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大校董會主席梁乃鵬(左一)和時任校長沈祖堯(右一)祝賀楊振寧95歲壽辰。 中大圖片

展手稿畢業證書等 見證教授科研路

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楊振寧,明年將迎來百歲華誕,中大為加深公眾及學生對其研究成果的認識,特別由下周三(22日)開始舉辦一系列慶祝、學術活動及展覽,包括在大學圖書館大學展覽廳舉辦的「楊振寧教授百齡華誕:物理巨擘 中大摯友」公眾展覽,會展出其手稿、畢業證書及大量照片,見證他走過的崎嶇不平的科研路。●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一年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兩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過去的60年來,楊振寧的研究對現代物理甚至科學發展影響深遠。他於1954年與米爾斯合作創立了「楊米理論」,成為現代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亦與此理論有密切關係。

為恭賀楊振寧百歲華誕,中大、清華大學及中國物理學會將於本月22日(星期三)聯合舉辦「展望未來100年的物理學-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本港及全球多位科學和教育界領導人、著名科學家和學者將發表講話。「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學術會議則於本月23日(星期四)在北京舉行,多位知名業界人士會就楊振寧的貢獻發表多場講座。該兩日的研討會活動只招待特邀嘉賓。

在向公眾介紹楊振寧的事跡和研究成果的活動方面,包括「楊振寧教授百齡華誕:物理巨擘 中大摯友」公眾展覽,展期由本月22日至明年1月28日,其中詳細介紹其人生里程和事跡,展出數十件展品,包括其研究文章、手稿、刊物、畢業證書、照片、諾貝爾物理學獎等多個獎章的複製品等。

1986年起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

這些展品記錄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本科畢業,輾轉到美國芝加哥修讀博士,繼而取得舉世矚目的學術成就,到晚年回到清華大學任教等不同的人生階段。展覽還會介紹楊振寧與中大深厚的淵源。早在1964年,他應中大邀請在新建成的香港大會堂演講,座無虛席,其後於1986年起擔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為物理系開辦新課程提供意見,並合作創立數學科學研究所,以及建立理論物理研究所。

展覽歡迎公眾預先登記,免費入場,詳情可瀏覽:http://www.cuhk.edu.hk/ugallery/tc/zone-h.html。另中大開設了「楊振寧教授百齡華誕 跨世紀物理泰斗 一甲子中大情誼」網上專頁。

專為中學生而設的「百年物理 賀楊振寧教授百歲生辰」科普講座將於下周六(25日)下午2時至3時假座中大科學館L1舉行,講者為物理系楊綱凱教授。中大與清華大學合作舉辦的百年講堂,主題則為「中微子:天體物理、宇宙學及粒子物理」,屆時將邀請研究中微子的學者概述該領域的最新發展,詳情稍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