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與句之間的常規,常令我們動彈不得。當我們提及一個名詞,常常會多用幾句來補充。我們習慣在第一次會用名詞的原形,其後會用代名詞,即是he、she、it之類,當這習慣寫得多、說得多,就會慢慢地把這習慣當成法規。代名詞可把長長的名詞省下很多字,或把冗長名詞簡約起來,已經清楚的主體,當然不須一次又一次的重提,可是有時也會遇上某些情況,需把某東西一再強調,特別是主體是重中之重,又或是主體有點難以記入腦中,例如一種概念。

在《神奇女俠1984》中,女主角向她突然得超能力的好友好言相勸,不要利用神力做壞事,不要因邪念走上自毀的路,接受已經很美好的真實世界,電影的對白是「This World was a beautiful place just as it was. And you cannot have it all. You can only have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is enough. The truth is the beautiful.」

因為真實或真理(truth)是非常重要,同它卻又不是一個人或一輛車,有點抽象,所以truth這個字連續三次出現是必須的。

無人不知的句子連接詞有and、but、nevertheless等,但要使用他們時,有點似港鐵的轉線站,由上水乘港鐵到尖沙咀,就要在九龍塘和旺角轉線,雖然不太方便,但對一次長旅程來說還算可以接受;若是從旺角到尖沙咀,也須轉三次線,你會有何感覺?

在《律政可人兒》中,新晉女律師用邏輯推敲,證明她崇拜的星級健身教練不會是殺夫兇手:

「Exercise gives you endorphins. Endorphins make you happy. Happy people just don't shoot their husbands, they just don't.」

這對白當然荒誕,但結構上卻是個好例子。如掌握得宜,一句末端的賓語可在下一句成為主語,環環緊扣。

走進《魔法黑森林》途中,我們可以用說壯膽的理論來安撫自己:

「The light is good, I have no fear, Nor no one should. The woods are just trees, The trees are just wood.」

The woods是森林,最後的wood是木,森林也只不過是一片木,有什麼可怕呢?

主客交換位置,可展示層層疊疊的畫面,又或迴轉的效果。習慣和規則確是給與我們方便,若要找新的天地,便要花多點心力了。

●康源(專業英語導師)

隔星期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