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昨日表示,「南向通」為內地機構投資者提供便捷渠道。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金管局昨日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債券通南向通政策框架,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昨日表示,南向通為內地機構投資者提供便捷渠道,透過香港市場靈活配置境外債券資產,可進一步鞏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是非常好的消息。他又認為,在「跨境理財通」之後,債券南向通亦緊接出台,「香港現時最重要的,是配合內地的規劃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他建議,香港應完善金融基建,強化香港人民幣的結算功能,同時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業務,以配合前海,甚至大灣區的最新發展。

強化人民幣投資功能

張華峰又建議,本港要強化人民幣投資功能,在本港金融市場上,更廣泛利用人民幣,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人民幣金融產品。至於綠色金融方面,港府應鼓勵或提供優惠,以推動更多各地企業,以人民幣來港發行綠色債券。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也指債券通南向通是好消息,但相信開通一段期間內,北向通的交投會大幅超過南向通。他解釋,南向通初期,可投資僅限於中央債務證券託管機構(CSD),以及債務工具結算系統(CMU)內的人民幣與港元債券,另外可透過託管行買外幣債券,範圍比較小。同時,內地目前的債券產品既多元化,債息也較香港普遍的債券低,且內地債市規模龐大,所以他料北向通的吸引力未來還會繼續強於南向通。不過,他認為,南向通可以增強本港發展債市的資本,「萬事起頭難,南向通可為香港債市起帶頭作用。」

溫天納:「萬事起頭難」

他認為,香港發展債市多年但未見顯著成績,最主要是本港債市缺乏債息曲線來做定價,過去港府及公營機構所發行的債券都屬中短年期,沒錯是很受市場歡迎,但難以為債市確立「標的」。他指出,本港未來有很多大型基建,例如「明日大嶼」等,他相信可以利用此項目發行一些長債,盼能成為在港發債的標的。

對於今次債券通仍然未將個人投資者納入,溫天納認為,由於個人投資層面上已經有「跨境理財通」,為免額度重複,相信這是債券通未納入個人投資者的主因。

展望未來,溫天納認為,南向通有助本港吸引一些「一帶一路」的企業,甚至國家來本港發債,同時亦可吸引內地資金投資有關債券。他期望此舉可壯大本港債市規模,否則單靠純本地的香港債券,無論種類、債息及規模,都難以吸引內地資金到來,也難以發展起本港債市及南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