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態度雙標:成功就是英國人 失敗執包袱走人
今屆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女單賽事造就兩位超新星,來自英國的18歲少女拉杜卡努從外圍賽一路闖關到決賽,再擊敗同樣未滿20歲的費南迪絲拿下后冠,童話式奪冠故事讓全英國為之振奮。一眾英國政客亦不忘「抽水」,稱全英國都為拉杜卡努感到驕傲諸如此類,不過諷刺的是,拉杜卡努是具有羅馬尼亞和華人血統的新移民,今日開腔盛讚拉杜卡努的政客,昔日卻曾發表歧視移民言論,輿論紛紛炮轟他們虛偽,並批評英國對待移民態度「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健威
拉杜卡努在加拿大出生,父親是羅馬尼亞人,母親是中國人,在2歲時移居到英國,類似的身份背景在英國並不罕見,不少移民都和拉杜卡努一樣,繼承着多種文化和血統,不同之處只在於拉杜卡努於世界舞台取得驚人成就,大多數移民則過着平凡生活,或者從事低薪的行業。
約翰遜法拉奇屢歧視移民
不少英國名人或政客都有開腔恭喜拉杜卡努,包括首相約翰遜、脫歐黨黨魁法拉奇等右翼政客;不過兩人過往都曾發表歧視或反對羅馬尼亞移民的言論,其中法拉奇曾在2014年稱,「有人問我,如果一群羅馬尼亞男人搬進你旁邊,你會擔心嗎?如果你住在倫敦,那擔心是很自然的」;約翰遜則在2013年仍任倫敦市長時,反對英國政府繼續接收羅馬尼亞或保加利亞移民,理由是露宿者人數會大增。
在法拉奇恭賀拉杜卡努的帖文下,便有不少網民重提法拉奇當年言論,如新聞機構《Byline Times》的記者布賴特直指,「埃瑪(拉杜卡努)是全國的代表,你是全國的恥辱」;另一名網民亦留言,嘲諷法拉奇似乎想社會忘記他針對羅馬尼亞人的種族歧視言論。
英國對移民的不友好態度,亦存在於政府政策中,內政大臣彭黛玲制訂的拘留移民政策剛於今年4月被裁定違反人權;近月英國不斷強行驅逐跨越英倫海峽的移民,做法亦引起法國和人權組織批評。
非裔小將射失12碼被咒罵
事實上,剛於7月落幕的2020歐國盃中,3位年紀尚輕的英格蘭黑人球員僅因射失12碼,就引來網絡上不少種族歧視言論,作家勞頓在《衛報》撰文,直指情況正好證明,當移民成功時就是英國人,當失敗時,就會被人叫收拾包袱離開。
勞頓坦言,她擔心隨着拉杜卡努在球壇繼續發展,身上所肩負偽善的期待會愈來愈沉重,拉杜卡努會被逼成為代表英國的球手,不能再做自己,並提起大坂直美的例子,證明有才能的年輕人往往承受太多壓力。勞頓呼籲社會藉着拉杜卡努的好表現,反思英國對待移民的態度,並提醒拉杜卡努雖然是代表英國勝出,不過更重要是她代表自己勝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