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發局推本地深度遊 五路線涵蓋西九龍多個打卡位
疫情下出境遊幾乎停擺,旅發局遂致力推廣本地深度遊,力捧老店林立、充滿舊香港文化的西九龍成為新景點,並力推五大旅遊路線,涵蓋50多間老店及舊式建築物,絕對是打卡首選。當中更包括碩果僅存的檀香扇莊,以及屹立香港逾兩個世紀的醬料店廖孖記,把老香港、新情懷也融入行程中。有店舖負責人表示,希望可以通過計劃,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香港文化,讓文化傳承。●香港文匯報記者 芙釵
五大路線覆蓋油麻地、佐敦一帶,該區老店林立,但歲月不留人,時代的變遷讓不少充滿老香港特色的小店逐漸消失,能屹立至今的寥寥可數。其中,有53年歷史的祥盛檀香扇莊是本港碩果僅存的檀香扇店,該店起初是一家小型雜貨店,專門接待停靠在油麻地避風塘的船民,為他們提供用於祭祀天后的食物和香燭等物資,第二代掌舵人羅業強於上世紀90年代從外國回流後,便與妻子繼承小店。
羅業強表示,以前檀香扇是不少上流社會女性身份的象徵,但由於來自印度的優質檀香木被過度開採,而檀香樹亦需50年以上的生長才算是優質,導致原材料短缺;加上工序繁複,一般手工藝師傅每月最多能製成兩三把木扇,且耗盡心機,工時長、薪酬低,很少新人入行,導致行業出現老化跡象,在本港幾乎絕跡。現時該店僅存十多把全手工製的檀香木扇,一律為非賣品,「就算出高價都不賣。」
年輕人「品香潮」帶動生意
他說,該店現在以賣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如祭祀用的香,而最近出現「品香潮」,有年輕人喜歡點燃檀香、沉香來放鬆,因此現時店內有一半生意都來自品香。他希望通過旅發局的計劃能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香的文化,並得以傳承,坦言如果有年輕人來店,會非常樂意解答。
佐敦閩街,一家其貌不揚的醬料店,卻是已經跨越了兩個世紀的老店─廖孖記。現時該店由第四代傳人廖晃業掌舵,他本身是一名長笛演奏家,他表示,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同樣源自深愛古典音樂的父親,「小時候每天在店裏看舖就聽着爸爸播放古典音樂唱片、在店裏練習長笛」,從而培養出對音樂的喜愛,造就他現在的造詣。
廖晃業指,自己吃店裏的醬料長大,亦在舖內長大,因此選擇回來堅守家業。他說,曾經有一名90歲婆婆,特地與一家人從外國回來重遊廖孖記,當作最後心願,亦有很多老人家不時來店裏買醬料,訴說陳年往事,「沒有廖孖記就會沒有這些故事。」
腐乳醬配卡邦尼意粉
他說,店裏招牌醬料腐乳的秘方和材料多年來沒有太大變化,但亦會推陳出新,就年輕人口味推出多款秘製醬料,當中包括可以代替芝士製作卡邦尼意粉的腐乳醬,「我和妹妹都喜歡吃意粉,有一次媽媽用這個腐乳醬給我們煮卡邦尼意粉,效果很好便拿來賣。」該店最近亦推出可以配搭墨西哥薄餅的魚蛋醬,深受客人歡迎,體現「老店新噱頭」的生存之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