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對馬戰鬼》最近又更新了,這個以元朝軍隊東征日本為背景的遊戲,講述日本武士境井仁為對抗元朝大軍,不惜捨棄自身信奉的武士道,不擇手段淪為戰鬼復仇,最終雖成功擊退元軍,但也因背棄武士道而被其他武士追殺。不過大家心裏都明白,歷史遊戲往往都偏離歷史,劇情多屬虛構。那麼,真正的對馬島戰役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元軍一登陸 戰鬥即完結

翻查《元史》,忽必烈在1274年以忻都為征東都元帥,率蒙古、女真、高麗等三萬士卒,於農曆十月三日出航,三日後登陸對馬島,鎮守當地的宗助國率領80名武士迎戰,並以日軍全軍覆沒告終,元軍也轉向旁邊的壹岐島。

對馬島戰役這麼簡單就完結了嗎?當然啊,現實的戰爭跟遊戲不一樣,不可能以寡敵眾,三萬元軍一放箭,八十日軍哪有招架之力,立時被射成刺蝟,戰鬥就此結束。所以說,《對馬戰鬼》不止主角是虛構,連故事都是編出來的,大家千萬別當真。

攻下對馬島和壹岐島後,元軍在博多港登陸,雙方於農曆十一月二十日交戰,日軍雖調集了一萬餘軍隊,但仍然不敵元軍,死傷慘重下敗退。當夜元軍將領召開軍議,認為對方援軍愈來愈多,所以決定撤退,結果就在撤退時遇上颱風,軍隊死傷過半才回到中國。

再次遇颱風 艦隊毀大半

數年後,忽必烈再度下令東征,這次雖然調集了十餘萬大軍,但又在北九州外海遇上颱風,元朝大艦隊被摧毀大半,十餘萬將士被留在九州,大部分戰死,剩下的被賣為奴隸。由於元軍兩次都被颱風擊潰,故史學家一直認為,颱風是元朝東征失敗的主因,日本人甚至認為日本有「神風」保護。

到了20世紀,開始有歷史學者認為事件沒那麼單純,海上遇颱風並不出奇,何以元軍軍艦一遇颱風便沉?以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軍艦應該不至如此「弱不禁風」。此論點被提出後,引起史學界關注,考古學家也開始就此進行研究,並發現了沉沒的元軍艦隊遺骸,原來仍沉睡於日本北九州海底。

皇帝太心急 軍艦質素差

經過多年考證,考古學家發現元朝軍艦做工異常粗疏,再翻查史冊,原來忽必烈過於心急,所給予的備戰時間嚴重不足,導致連番趕工下軍艦質素參差,而用於抵禦颱風的水密倉結構更是被直接省略。

更嚇人的是,史書記載忽必烈把降元的南宋水師也編入出征艦隊之中,而這些軍艦的設計只能用於河上作戰,根本不能出海,所以一遇颱風,元軍艦隊毫無抵抗之力,造成慘劇發生。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