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開學了!雖然只上半天的課堂,但能在校園裏看到一張張熟悉的臉孔,健健康康地上學,程老師已感到無比快樂。
適逢中秋佳節(Mid-Autumn festival / Mooncake Festival / Moon Festival)還有兩星期便到,程老師特意在初中的英文課堂講解關於中秋的傳統(traditions)與習俗(customs),意外地發現很多同學對於這個中國傳統節日(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只是維持在略知一二的狀況。這也難怪,畢竟隨着時代變遷,從前外出與朋友玩燈籠(lanterns)、蠟燭(candles)的時光,現在已變了打電子遊戲(video games),節日氣氛在整個社會中也沒有以往濃厚。縱然如此,程老師還是分享了多個有趣的慶祝活動,聽得男生們津津樂道。
·拜月光(worshiping the moon)
在程老師小時候,外婆於中秋節必做的事情就是拜月光,相信很多年輕讀者都未必了解那是什麼一回事。在農曆(Chinese calendar / Lunar calendar)八月十五日當晚,吃過「做節」/ 團聚晚飯(reunion dinner)後,外婆會把月餅(mooncakes),水果(fruit)如葡萄(grapes)、梨子(pears)、楊桃(carambolas / star fruits)等,糖果(candies)、長蠟燭(candlesticks)與香(incense)放在露台(balcony)上,臉朝着(face towards)月亮的方向作拜祭儀式(ritual)。外婆口中唸唸有詞,主要是祈求家宅平安、各家庭成員健康等。拜祭完後,就是大家吃祭品的時候,同時也代表儀式完滿結束。
很可惜,這已成為其中一個消失中的習俗(a disappearing custom),就連程老師的母親也不再拜月光了。
·賞月(appreciating the moon)
另一個程老師最喜愛的慶祝活動(celebration)就是與家人外出賞月。成年人的賞月是坐在月亮下,與親友談天說地;而對於小朋友來說,就是提着心愛的燈籠(carrying favourite lanterns),與好朋友在公園裏跑跑跳跳,點蠟燭(lighting candles)和玩耍。雖然現在外出賞月的人確實比以往少了,但很慶幸這傳統仍然保留着。
每個傳統中國節日的最大意義,並不是吃了多少月餅、逗了多少紅包。最重要的是能和家人聚首一堂,相互表達(express)愛(love)與祝福(blessings)。從前拜月光的外婆,今天也到了坐輪椅的人生階段,再沒有能力進行任何拜祭儀式了。程老師希望各位讀者,在家人還健在的時候,珍惜每個能一起慶祝的節日。
●程韻(英國文學碩士,在中學任教英語的女教師)
隔星期四見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