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香港人會叫不太禮貌的「睇」(看/望)做「超」——由有「看/偷看」意思的「瞧/瞟」音轉過來。後來有人以動詞作名詞,把「超」作「眼」或「眼鏡」,於是有人形容有一雙「鴛鴦眼」(一眼大、一眼小)的人做「大細超」。及後又有人把「超」理解成「看待」,於是說人「大細超」便是說有人「偏心」或處事「不公」了。
形容差別很大,以下是一些適切的成語:
天淵之別;天差地別/天差地遠
相當於口語中的:
差天共地
其中「差」、「共」多讀作「撐」、「拱」。據筆者的考究,此看似成語的四字詞乃演化自:
「天共地」有很大「差」別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不難遇上有些人,其背景包括出身、履歷或外形與你大致相同甚或不比你優勝,可他們卻比你際遇好甚或有很大的差距。就在你大惑不解、大感懊惱的時候,或許有人用上以下一個粵諺來安慰你:
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
意指任何背景都不是問題,因一切都是「講命水」,正是命中注定,無謂再作比較了。不少人以為此押韻句的後半部無甚意思,只是便於吟誦或記憶而已;此言差矣,筆者析述如下:
「同」是「人」,同生於世上,理應受平等待遇,但兩個人的「命」(命運)可很「不同」,真個是「同人唔同命」。「同」是「遮」(傘),也是用來遮雨,理應沒什麼區別,但兩把遮的「柄」可很「不同」;普通人用的是竹或木柄(現多用膠柄),有錢人則用昂貴物料,如珍貴木材或貴金屬,真個是「同遮唔同柄」。
如從某人或單位所獲得的支援力度太小,對解決某件事情起不了多大作用,廣東人會說:
買薑唔辣、買醋唔酸;買鹽唔鹹、買糖唔甜
與「於事無補」、「杯水車薪」近義。
自1960年起舉行的「Paralympic Games」,是一項為身心障礙者舉辦的國際型綜合體育賽事。內地、香港、新加坡意譯為「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殘奧),台灣則音譯為「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帕運),當中的「para」 (同「parallel」中的「para」)源自希臘文,有 「平行/並行」的意思。無怪,「殘奧」與「奧運」安排於同步進行。然而,此字的本義有無分彼此的含義。如是者,「正常」與「殘疾」兩類運動員理應享有「平等」的待遇,惜現實並非如此。比方說:在英國,「奧運」奪金選手可得一萬至三萬鎊,但「殘奧」運動員僅得五百鎊。又比方說:在香港,有「神奇小子」之稱的「殘奧」短跑選手蘇樺偉與有「風之后」之稱的「奧運」風帆選手李麗珊分別於「1996亞特蘭大殘奧、奧運」奪金;當年李獲發三百萬獎金而蘇則只獲發三十萬。對「殘奧」運動員的待遇,有關當局無疑是「大細超」;筆者只可慨嘆一句「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且大家勿想當然:
「平行」相當於「平等」
按現時全職運動員的薪酬機制,香港選手須在國際大賽有「超卓成績」的支撐下才有高達四萬的人工,否則只可取低至三數千元,真個是「買薑唔辣、買醋唔酸」。須知道,要有機會取得卓越的成績,不是一時三刻可做到;試問每個月只拿一萬幾千,足以持續動輒十年八年的鍛煉過程嗎?現實就是要放棄「追夢」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