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熙 民建聯常委

日前,成為選委會當然委員的部分立法會議員會見傳媒,立法會的建制派召集人廖長江指出,新制度下的選委會即將產生,開啟香港新篇章,正式實現香港由亂轉治、由治及興的積極轉變;有立法會議員期盼將來選出的立法會議員或行政長官人選,能解決多年來積存的各種深層次問題,例如住房樓價過高。筆者認為,香港要由亂轉治、由治及興,未來的立法會議員,必須能提出解決方案,解決好香港「三大難題」,包括完善國家安全制度、解決土地房屋以及貧窮問題。

首先,香港要由亂及治,國家以至特區的安全穩定絕對是當中的基石。國家安全制度要進一步完善,香港就要自行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筆者須指出,基本法23條立法與香港國安法不同之處,在於基本法23條理應能涵蓋「竊取國家機密罪」、「處理外國政治團體在港活動」等範疇,進一步確保香港的安全穩定;故此,來屆的立法會議員,應把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視為議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另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當然就是土地房屋問題。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字,7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96.3,指數距離2019年5月的歷史高位只相差0.15%,樓價隨時衝破歷史高位;細看相關數字,市民要在港島區買一個面積430平方呎或以下的「上車盤」,平均售價竟要775萬元。市民可否不買私樓而輪候公屋,答案也是相當難說得清,即使撇除收入和資產門檻,一般公屋申請者平均要輪候5.8年,在計分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更隨時要等十幾二十年。不能「上車」,又不能「上樓」,市民該如何是好?

關於土地房屋問題,筆者近期公開論述過不同的解決方案,撇開「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其實我們還有不少土地選項可考慮,例如面積或達2,400公頃的新界祖堂地,如能釋放當中的土地力量,理應可以興建36萬至62萬個單位,容納百萬人口。最近,筆者又在研究面積超過16,000公頃的「綠化地帶」,只要發展3%的「綠化地帶」,即可以興建接近27萬個住宅單位,能容納60萬至75萬人居住。其實,香港不是欠缺土地,而是缺乏有效的規劃、堅定的執行意志。

最後,也是極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要解決貧窮問題。政府以至立法會的功能,可以透過推行不同的社會政策,來實現「財富再分配」的政策目標。香港貧窮人口近150萬人,疫情之下又有近20萬人失業,政府是否需要推出按「人頭」計算、有上限的失業援助金?長遠而言,到底香港在扶貧政策上,又是否停留在提供「安全網」的策略?筆者早前應媒體邀請進行了一場「兩日一夜劏房體驗」,只能夠跟各位官員、議員說一句,居住在不適切住房的基層,生活比他們想像中,還要艱苦十倍甚至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