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暉 時事評論員

香港歐洲商會發表給特區政府關於防疫措施的公開信,批評香港的防疫政策過於嚴格,建議香港採取類似歐美的「與病毒共存」的措施。抗疫一年多以來,內地、本港的嚴格防疫策略成功、成效顯著,沒有如歐美般付出巨大的人命和社會代價。在變種病毒肆虐的情況下,疫苗接種未能構築群體免疫,過早放寬防疫措施是不負責任的。事實證明,歐美的「與病毒共存」政策從不可行。在世紀疫情面前,特區政府必須堅持防疫寧緊勿鬆,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不能因短期痛苦和付出而放鬆防疫措施,令疫情反反覆覆,經濟民生更難恢復正常。

商會的公開信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頭連着世界,另一頭連着內地。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後,歐美多國開始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抗疫模式,而內地仍在嚴格實行其賴以成功的「清零」模式,香港顯得「兩邊為難」。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一直與世界各地保持緊密聯繫,但在新冠疫情威脅面前,嚴格的外防輸入措施必不可少。試問,現在美國每日新增個案仍有十多二十萬宗,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個案也數以萬計,香港如不實施嚴格的邊境檢疫措施,怎麼可能維持絕大部分時間本地個案「清零」?

有一種意見曾經樂觀地認為,隨着新冠疫苗接種率逐漸提升,人類就應該接納新冠病毒長期存在,恢復正常的人員往來了。事實卻是,病毒變種不斷,繼Delta病毒之後,最新在哥倫比亞發現、名為Mu的新型變種據說傳染力更強,且可能令疫苗失效,而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也遲遲未見研發成功。在這種情況下,「與病毒共存」,明顯非常危險,更不科學,只是向病毒投降。

一早放棄「清零」的歐盟,日前也改口,建議成員國重啟針對美國及其他五國的旅遊限制,理由就是變種病毒在美國肆虐。歐洲國家尚且在「與病毒共存」的問題上舉棋不定、猶豫不決,香港取得今天穩定的防疫成果來之不易,怎能輕言放棄呢?

歐洲商會認為嚴格的外防輸入政策不利營商環境,這種觀點也是片面的。營商環境既需要有便利的人員往來,但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成功的防疫也尤為重要。看看全球防疫一年多以來,經濟率先復甦的主要經濟體,正正是在防疫上做得最好的中國內地。內地嚴格的外防輸入政策並沒有令外資來華投資的腳步停滯不前。今年首5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35.4%,較2019年同期也實現30.3%的增幅。這不是正好說明,只有成功的防疫,才是吸引投資的最大利器嗎?

香港的抗疫成績來之不易,社會經濟基本恢復正常,唯獨對外的人員往來未能復常。但由於變種病毒的變數仍多,海外疫情嚴峻,這實在急不來。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表示,會堅守「外防輸入」,以及達至更高疫苗接種率,以向內地爭取逐步有序地通關。可見優先與內地通關是特區首要目標,香港當務之急仍然是提升疫苗接種率,持續實現動態「清零」,繼而爭取與內地協商有條件通關,千萬不能選擇「與病毒共存」,以免防疫成果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