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日舉行的「擁抱『十四五』 融入『雙循環』」高峰論壇上,與參會人員圍繞「互聯互通與綠色金融新機遇」、「深化區域合作助推創科新發展」兩個主題進行分論壇討論。其中在綠色金融新機遇方面,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香港是首個亞洲政府發行長達30年的綠色債券,到2051年到期,獲7倍以上超額認購,未來亦有政策促進私人企業與政府一同發債,讓市民了解和參與綠色金融,把握新經濟機遇。
許正宇:未來續發行綠色債券
許正宇對香港發展綠色金融方面充滿信心。他指出,供應方面,香港安排的綠色債務總額超過380億美元,去年及今年初都發行了35億美元政府債券,香港是第一個亞洲的政府發行長達30年的綠色債券,這長期債券到2051年到期,而且獲得了7倍以上的超額認購。為了鼓勵私人發債,政府亦推出了資助計劃。
許正宇說,未來5年政府會繼續發行超過1,70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同時,政府希望搭建平台,加強訊息流通,讓市民及機構了解和參與綠色金融,把握新經濟機遇。
林涌:積極實踐碳達峰碳中和
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及行政總裁林涌表示,該行在具體幫助香港綠色金融方面不斷努力及付出。該行於2019年完成了3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承銷,今年增加了3倍,也是在港交所第一間推出ESG的ETF的機構。同時亦參加了人民銀行和綠色金融委員會指導下一個綠色金融合作,專門編寫了一個中國金融機構如何實現ESG的指引。
他續指,海通國際是香港的一個金融機構,在實踐國家「十四五」規劃碳達峰及碳中和方面,作出了一個香港機構應該要做的事情。公司早在2020年率先宣布,2025年在營運層面達到碳中和,並承諾在2025年前為碳中和提供直接或間接的融資達200億美元。
李民斌:盡快啟動跨境理財通
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表示,香港融入國家大局有兩大機遇,分別是互聯互通及綠色金融。多年來,香港的經濟與內地是密不可分,在互聯互通方面,債券通、深港通、基金互認等,為兩地金融發展帶來龐大的動力。目前金融業最期待的就是跨境理財通,希望能盡快於大灣區內啟動。
他認為,理財通提供了一個風險可控的重要管道,讓香港及內地的理財市場可以有序地融合,香港銀行業對於這機遇已經很積極地準備,以東亞銀行為例,其網點已全面覆蓋大灣區的城市。為迎接理財通,該行計劃增加在區內前線人手300名,以及建立多渠道服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