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毫子的大名是陸志豪,是個哪裏生那裏長的澳門年輕人,關於他的「傳說」蔓延在浩瀚網絡世界已經多年。這個自澳門起家的「過江龍」,從一條短片的機靈創作,到集結KOL的自媒體文化公司的經營者,陸志豪前後經歷了八年。八年說長不算長,但是很寬,容納了他的驕傲與辛酸。●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陸志豪與合夥人共同創辦的公司「微辣文化」(Manner)今年邁入八周年,這一年的主題是「離別之前」。「七年的時候我們叫『七年之癢』,但我們說的是七年之間觀眾好像養大了我們。而七年過了,到第八年大家會不會還在呢?每一個相遇都是離別之前,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在離別之前可以珍惜現在。」他說道。
一個被商業耽誤的藝術家
都說喜劇的本質是悲劇,在陸志豪身上隱隱可以洞察到這一點,他對於自己創業想法的理解是:「在20歲的時候我就覺得人是很短命的,無論你多厲害、多有錢,其實你都只有這些時間,所以我想珍惜好這個有限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
陸志豪認為「微辣」絕對不是一間廣告公司,「所以八年來做了很多不賺錢,甚至虧錢的事。」他笑稱,從進入這一個行當開始,他在心裏的規劃從來不是「賺大錢」,而是創造品牌、打造IP,甚至改變澳門的文化產業。隨着一步步地將小目標實現,吸納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人,目標則越發明確。「娛樂其實是包含了知識性和娛樂性兩方面的,知識性是幫你省時間,而娛樂性則是幫你打發時間。好的作品是必須要包括這兩種特性的。」陸志豪說。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被商業耽誤的藝術家。」商業與藝術創作並非不可以並駕齊驅,但終究有些妥協與取捨,「商業沒問題,但是不要被金錢扭曲了。除了本身的商業價值,也希望有其他的文化價值。」
「我私底下喜歡畫畫,但沒有人知道。」陸志豪認真地說道。
陸志豪不愛上學,勉勉強強輾轉了幾間學校上到了大學,也還是半途放棄了學業,但偏偏生活在一個認為「會讀書」可以與「成功」畫等號的家庭,不被認同的感覺不多不少貫穿了他的整個奮鬥,一直到現在--「他們大概還是不知道我在做些什麼,」他說,「目標是希望他們知道。」
讀書與學習是兩回事
但「讀書與學習是兩回事」這件事,他很堅持,「讀書是有一個目標定向的事情,但是學習則是到人生盡頭都可以進行的。」他覺得人擁有一技之長很重要,「每個人當然都有自己的天賦,所以都要懂得怎麼去選擇,今天的讀書是為了明天的『不讀書』,這個觀點是錯的。很多人上學讀書,是為了拿一個畢業證書,為了將來有一份穩定工作,但這件事情不一定讓自己快樂或者滿足,那就沒有意義了。」
不過,由於沒有真正學過管理,他覺得經營一間公司是吃力的,8年間許多困惑的時刻過去,他明白:「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立場、狀態都不一樣,而你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事情,當你以為到了一個里程碑就不會困難了,但到了卻又需要再到達另一個里程碑。」因此,到了現如今,他覺得現在的世界每一天都在變化,「要加強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未來最重要的一種技能。」
但是冗長的疫情也讓他感受到會讀書有時候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為「不讀書怎麼做醫護」,然而他亦保留了心底純粹的一塊給自己:「我相信他們是真心喜歡做這件事的。」
小人物也可以成就大事
很難說戲謔是不是解構生活的最好方式,但陸志豪希望用這種方式,所以他們叫「微辣」。
「微辣」的感覺很特別:不是生活最重要的調味,也不一定非常吸引,但就是一種有趣的、新鮮的、獨立的風味,「這是一種『剛剛好』的感覺,如果Tiffany可以代表一種顏色,我也希望『微辣』可以代表一種生活中的幸福:人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說。
「微辣」出品的大量系列都廣受網友歡迎,「每一條片都對社會有影響,」陸志豪知道,所以他也有願景:「想改變澳門的文化創意的風氣和大環境。」
由此,陸志豪的成就感來源於一個特別的方面--創造了就業機會給澳門。「澳門和別的地方都不一樣,澳門最大的IP是『賭』,而其他的多元經濟文化、創意產業、藝術都是一潭死水。我們的努力就是在往這個方面,希望能夠有一個出口,有一個平台可以發揮出來。」當眼見一個個編劇、導演又或者是藝人從默默無聞到「走出去」,當眼見屬於澳門的才華被看見,陸志豪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成功的、有意義的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