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今日(13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法律界帶來的機遇研討會「協同效應創共贏」上發表致辭。她表示,香港作為國家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可在粵港澳大灣區積極發揮「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政府新聞處圖片)

鄭若驊指出,截至去年,大灣區總人口已經超過8600萬,地區生產總值達16688億美元,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開放及融合發展,為大灣區法治建設取得一定成果。

鄭若驊表示,律政司剛在七月底到北京拜訪不同部委,與最高人民法院在會面中達成共識,同意研究完善內地與香港之間,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法律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積極推進相互認可和協助破產程序有關工作;研究優化大灣區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廣調解和仲裁服務;支持香港法律界人士加入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以及擔任內地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等,並為通過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的香港法律界人士安排內地司法實務培訓。至於三方交流平台,鄭若驊續指,律政司與商務部、國資委同意恆常地舉辦由律政司常設專家小組與國企和民企的圓桌會議,深入探討一些具體的法律問題,讓中國企業和香港法律界更直接和深度溝通,就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好的優勢。

此外,鄭若驊指出,律政司將繼續積極向中央政府爭取在大灣區實施「港資港法港仲裁」。去年通過的《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的有關規定,民商事合同一方為港資企業時,合同各方可自由約定選用香港法律作為合同的適用法,而不會以無「涉外因素」為由認定選用香港法律的條文無效。律政司會繼續爭取將相關措施由前海擴展至深圳以至整個大灣區。

她還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已相應落實,首次考試於上月底舉行,約有655名香港律師、大律師及資深大律師報讀由司法部舉辦的課程。考試結果將於下月底左右公布,通過考試的本港法律界人士,可參加由律政司與最高人民法院等內地單位合作安排的內地司法實務培訓。

鄭若驊說,香港法律執業者在通過考試取得相關執業證書後,可以在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受聘於這些城市的內地律師事務所或是港澳與內地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並可以成為這些城市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她相信內地律師和具備香港及大灣區執業資格的律師可相輔相承,互利互補,希望香港律師把握機會,用好大灣區執業資格的安排。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