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錦言)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正努力循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邁進。由14名頂尖科研學者、初創企業家及科技界人士組成的「科創力量」(TI Power)團隊,前日到政府總部報名參加選舉委員會科技創新界界別分組選舉。成員之一的慧科資本聯合創始人邱達根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其團隊的理念是「科創為民,科創為港,科創為國」,希望能選出支持符合團隊理念、能有效推動香港科技發展,配合「一國兩制」,推動深港合作的管治者。
邱達根:團隊具廣泛代表性
邱達根解釋,「科創為民」聚焦關注在港推行的、包括智慧城市中電子政府及商界科技產品等技術。團隊會透過監察及提供意見,希望做到科技服務「以民為先」;「科創為港」則指以香港為先,大力推廣對香港有利的科技產品,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實踐創新創業,關注落馬洲河套地區的發展;「科創為國」則說明科技是國家發展重要一環,填補科研方面未做到世界領先的發展方向,專注上游發展,如醫療、芯片方面,不用靠外國自食其力,而香港融合大灣區發展,吸納科研精英,將國家發展作為使命。
他表示,「科創力量」團隊14人涵蓋生物科技、金融科技、創新創業、通訊界等科創產業界不同範疇及階層,具廣泛代表性,詳細政綱正諮詢前線科研人員的意見,一旦成功當選,團隊希望能選出有效推動香港科技發展,配合「一國兩制」,推動深港合作的管治者。
徐海山倡政府成立創科委員會
團隊另一成員京港學術交流中學總裁徐海山認為,科研創新範疇較為廣泛,特區政府應成立創科委員會,專門負責相關事務。同時,立法會亦應吸納前線創科業界意見、知識及建議,才能確保政策及資源投放「不離地」。
在香港建設成國際創科中心一事,他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已提出了方向。雖然陸續有項目推出,但香港仍需要人才、研究範疇、資源投放等方面整體規劃,還有路線圖及時間表,及相對清晰的藍圖和執行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