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萬歲》
●《領袖毛主席》
●《延安寶塔山》
●體現新時代鄭州的主題印章
●《井岡山會師》
●《北京天安門》
●抗疫主題印章《白衣天使》
●《南湖紅船》
●《遵義會議舊址》

2020年4月,張強把疫情期間在家刻的13枚抗疫主題印章捐給了河南檔案館。印章的主題包含「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河南中醫三附院赴武漢代表隊專家組閆東昇」「護士代表」等肖像印,以及「平安中國」「庚子大吉」「武漢加油」「逆行者」「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等文字印,表達了對中國加油和為人民健康祈福的良好祝願!

談及創作初衷,張強表示:「己亥末、庚子春,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看到了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共同抗疫的感人場面,也看到了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衝鋒在前的共產黨員。我們所擁有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就這樣,張強一次次被新聞事件感動,這點燃了他的創作激情,他決定用印章的方式,向最美的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為英雄立傳頌功。

在篆刻抗疫英雄系列印章時,為了保證刻印效果,張強每刻一枚印章,都要請他的老師耿自禮親自把關。「老師要求我刻肖像印必須刻出人物的特點和神韻,刻文字印要直追秦漢,老師對我要求非常嚴格,甚至會要求我修改多達四五遍。」但張強樂在其中,整個系列篆刻下來,張強磨印的石屑整整裝了5個一次性飯盒。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辛和快樂工作,為英雄立傳的一套13枚印章終於在捐贈儀式前完工。

篆刻作品原型之一、國家中醫醫療隊河南隊隊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閆東昇看到一枚枚精緻的篆刻印章,回憶起在武漢抗疫的日日夜夜,幾度哽咽……閆東昇表示:「這次作品捐贈很有意義,是社會各界的吶喊助威,才使我們獲得了抗擊疫情的動力。」

河南省檔案館接收徵集處一級調研員表示,河南省檔案館從面向社會各界徵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檔案資料,公眾積極參與,金石作品的捐贈尚屬首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以文藝創作為主題的作品也出現過不少,但張強這套金石篆刻作品清新脫俗,格調高雅,既記錄了發生在抗疫一線的人和事,也記錄了普通市民盡己所能為抗擊疫情做出的努力,表達出濃重的家國情懷,以古老的篆刻方式留下抗疫的時代記憶」。據李建敏介紹,這套印章將被河南檔案館永久收藏。同時,這套抗疫印章也被武漢革命博物館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