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近期頻頻出現極端天氣,除了造成人命傷亡外,亦影響糧食生產,其中北美多地都出現嚴重乾旱,導致大量農作物枯死,原本用作糧食的穀物被迫變成牲畜的糧草;在南半球的巴西,超過1/4個世紀未見的異常寒流則導致大量咖啡樹結霜壞死,恐會導致明年咖啡豆收成大減,刺激咖啡期貨創新高。科學家已多次警告,氣候變化引致的極端天氣,將導致人類愈來愈難生產足夠全球所需的糧食,長遠可能導致更多的社會及政治動盪。●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文祐
巴西反常零下低溫 咖啡豆產量恐大減
作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和出口國巴西,上周開始受到嚴寒天氣影響,氣溫一度跌至攝氏零度以下,創超過1/4個世紀以來的新低。突如其來的寒流和霜凍導致多個主要咖啡豆產區的農作物死亡,預計明年的咖啡豆產量大減,觸發咖啡期貨價格飆升,其中優質阿拉比卡咖啡豆期貨上周五升至每磅逾2美元(約15.5港元),為2014年以來新高,一周內急升30%,本年至今累計升幅達60%。
巴西今年初開始出現旱災,已令不少農作物失收,其中帕拉南、聖保羅和米納斯吉拉斯這3個阿拉比卡咖啡豆最大產區,自上周一起氣溫急跌,部分地區跌至攝氏零下5度,引致大量咖啡樹結霜,部分幼苗壞死,嚴重影響咖啡豆收成,加上全球第三大咖啡生產國哥倫比亞政治局勢動盪,以及運輸成本上漲,多重因素推升咖啡期貨價格,紐約期貨市場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貨價升至7年來新高,價格較便宜的羅布斯塔咖啡,期貨價今年升幅亦接近40%。
米納斯吉拉斯往年7月的氣溫一般大約為13至25度,對上一次錄得接近零度低溫已經是1994年的事。阿拉比卡咖啡豆是全球最主要咖啡豆品種,適合生長溫度為15至24度,雖然咖啡樹可以抵禦更低溫的天氣,但遇上結霜時還是會凍死。
慘失8萬棵 農民:未料降溫如此急
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斯科維爾指出,雖然暫時未知寒流造成多大影響,但現時正值咖啡樹的開花期,霜凍導致很多花壞死,相信主要種植區有不少咖啡樹受影響,即使溫度只有輕微變化,已可對咖啡樹造成嚴重傷害。斯科維爾補充說,巴西的霜凍情況似乎較預計更嚴重,種植場工人需將大量壞死的咖啡樹移除,意味部分種植場明年可能嚴重失收。
在米納斯吉拉斯,不少咖啡農都上載咖啡樹結霜的照片,其中一名咖啡農阿爾瓦倫加表示,從未見過這麼凍的天氣,「我們知道會降溫,並一直觀察情況,但沒想到溫度降得這麼急。」阿爾瓦倫加的咖啡田面積達100公頃,他估計有大約8萬棵咖啡樹被凍死,並預計明年咖啡豆產量會因此由往常的5,500袋大減至1,500袋。
數天後再有寒流 襲甘蔗橙玉米產區
巴西天氣服務諮詢公司Rural Clima董事、氣象學家桑托斯指出,雖然出現嚴寒天氣的地區,上周末天氣已經回暖,但預測數天後再有寒流侵襲中南部地區。除了咖啡外,寒流同時影響甘蔗、橙和玉米產區,部分地區目前尚未收割,新一波寒流恐令更多農作物壞死。
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梅拉表示,價格上升對消費者的影響仍是未知之數,估計咖啡零售價格在3至9個月後才會出現較明顯升幅。
西歐暴雨或致農作物病變 損害品質
西歐近期暴雨成災,夏季成熟的大麥和小麥等農作物,收成均受影響,在災情最嚴重的德國,小麥產量預計減少15萬至20萬噸,但相對德國整體小麥產量而言並不算多,農業專家更擔心雨水令農作物出現病變,影響農作物品質。
專家指出,暴雨對種植小麥的影響較大,在冬季播種的小麥於夏天初期成熟,但潮濕天氣可能令小麥的蛋白質含量下降,例如優質的軟小麥通常用於製造麵粉和牲畜飼料,其重量及用於確認小麥發芽受損的「哈格貝里數值」(Hagberg numbers),都可能受降雨量影響,導致質素下降。用於製造意粉的杜蘭小麥(Durum wheat),質素也可能因潮濕天氣下跌。
德國近期踏入大麥收成季節,其後還將收割小麥和油菜籽。有德國穀物分析師指出,德國小麥年產量近2,300萬噸,相比失收情況,洪災對小麥品質的影響更讓人擔憂。法國農作物貿易商也指出,經歷乾旱、蟲害和春季霜凍後,相信只有油菜籽的收成影響較小。
落雹大如高球 加國農戶叫苦
加拿大安大略省上周二出現雷暴,部分地區更落下如高爾夫球大小的冰雹,導致大量農作物損毀,東部一個農戶有多達200公頃農作物受損。
在渥太華市中心以南50公里的北鄧達斯鎮,佐林格和丈夫經營一個農場,佐林格表示,日前雷暴期間,落下大量如高球和波子大小的冰雹,大豆和玉米等農作物嚴重受損,預計秋天將面臨失收。
加拿大全國農民工會主席沃德指出,面對極端天氣,農民應增加種植農作物的品種,最理想是採用不會加劇氣候變化的種植方法,減少碳排放,將來面對的災害也會減少。
北美大旱乾草不足 農民割穀物餵牲畜
北美地區近期受熱浪籠罩引發嚴重乾旱,美國和加拿大均有大量農作物枯萎,飼養的牲畜所需的糧草同樣短缺。部分農民被迫將部分小麥和大麥割下,當作乾草餵飼牲畜。
美加邊境地區大旱,嚴重影響農民收成,專家警告未來一周高溫天氣仍然持續,料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北達科他州牧場場主協會主席謝弗表示,由於天氣持續乾旱,當地乾草產量只有正常情況的10%至25%,農民選擇一些細小的農田,將原本作為糧食出售的農作物割下,作為乾草餵飼牲畜。部分牧場由於飼料短缺,更被迫出售大量牲畜,以免血本無歸。
美15%小麥或失收 廿年最高
金融服務公司StoneX大宗商品業務首席經濟師蘇德曼指出,美國今年逾15%春天種植的小麥可能失收,遠高於正常情況下的約4%,比例是近20年來最高。蘇德曼強調在旱災下,需優先保證餵飼牲畜,因此即使收割成本遠超其價值,農民也只能承受重大損失,收割農作物當作飼料。
極端天氣推升全球糧食價格
全球多地近期出現極端天氣,引發乾旱、洪災和寒流,嚴重打擊農作物產量,推升糧食價格。科學家表示若食品價格持續上升,對低收入國家的影響尤其嚴重,部分地區更會引發社會和政治動盪。聯合國2021年糧食系統峰會特使卡利巴塔表示,人們低估頻繁極端天氣對全球的影響,截至5月,聯合國食品價格指數已連升12個月,上月雖微跌至124.6點,但仍較1年前上升34%。
西歐洪災 歐洲西部本月出現百年一遇的洪災,災情最嚴重的德國和比利時有大量農田被淹浸;歐洲大部分地區今年夏天的降雨量較以往增加,影響農作物生長,或需延遲收割。
北美熱浪 美國和加拿大西部熱浪肆虐,連續多日錄得破紀錄高溫,引發數百場山火。其中加拿大卑詩省的山火,導致當地數千架載有出口糧食的貨運列車停運數周,令部分國家的糧食供應受阻。加拿大和美國多地有大量農作物枯萎,其中因小麥產量減少,導致麵粉價格升至逾8年來新高。
中國洪災 中國河南省是農業和食品生產大省,上周連日暴雨引發嚴重洪災,多個動物養殖場和大量農田被淹浸,除令農作物產量減少外,農業部更警告可能出現與動物相關的疫症。中國在2018年曾爆發非洲豬瘟,當時撲殺全國養殖場近一半豬隻,若今次爆發同類疾病,將嚴重打擊肉類食品供應。
巴西嚴寒 作為全球最大咖啡生產國,巴西多個主要咖啡豆產區受近日嚴寒天氣影響,大量咖啡樹幼苗結霜壞死,種植場損失慘重,更影響明年甚至未來數年的咖啡豆產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