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5名骨幹成員,昨日因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被警方國家安全處拘捕。利用專業身份、借美觀包裝的刊物,向幼童灌輸罔顧事實、顛倒黑白的政治謬論,散播仇恨暴力情緒,給幼童身心健康成長造成重大影響,這種行為令人髮指。以專業刊物、讀書會等名義作洗腦式「軟對抗」,較之暴力對抗更具危險性和迷惑性,影響更惡劣,警方當然要堅決執法打擊,政府更要全面淨化教材、刊物、影音視像作品,清除思想流毒。遏止發放縱暴煽仇出版物,杜絕向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灌輸歪理仇恨,無關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而是保護孩子、保護香港未來的合法必要舉措,絕大多數市民一定認同和支持。

此次涉案刊物,與以往攬炒派誤導市民、荼毒年輕人的伎倆一脈相承,都是捏造事實、美化暴力,以達到煽動仇恨國家和特區政府、挑撥兩地關係的目的。此次涉案出版物更惡毒之處,是針對4歲至7歲的幼童,用幼童最易入腦的狼羊鬥爭故事形容兩地關係,將內地人比喻為「霸佔香港」「宰殺港人」的惡狼,將12逃犯美化為「保護家園的英雄」。這種赤裸裸的洗腦文宣,很容易令幼童信以為真,對國家和內地以及特區政府產生難以磨滅的恐懼和憎恨,反之對違法暴力的暴徒充滿好感。幼童從小是非混淆、黑白不分,日後走火入魔、誤入歧途的風險就更大。

日前警方破獲的「光城者」恐怖組織案,正策劃恐怖襲擊,犯案者多是未成年的中學生,有未成年少女更充當金主。這種令人震驚的現象背後,反映本港撥亂反正、由亂及治之前,攬炒派長期打着藝術和教育的幌子,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思想滲透,縱暴煽仇的錯誤思潮,令不少青少年走上違法暴力的歪路,甚至付出沉重代價,令人痛心惋惜。

雖然落實香港國安法後,公然使用暴力的氣焰難再囂張,但是清除已經滲透社會的縱暴煽仇思潮仍然任重道遠。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今年4月曾表示,「凡破壞國家安全的,屬『硬對抗』,就依法打擊;屬『軟對抗』,就依法規管。」事實上,國安法之下搞「硬對抗」顯然已行不通,但社會上仍有一些隱蔽式的行為,通過媒體、藝術、電影、著作等方式,對抗新的憲制秩序。學者劉兆佳就形容,文宣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公開的暴力行為,屬「軟對抗」範疇,政府應一併嚴厲打擊,向公眾宣示捍衛國家安全的決心,展示「宜緊不宜寬」的態度。

引導青少年從小遵紀守法、愛國愛港,除了依靠法律和制度撥亂反正外,教育界、學校、家長肩負更大責任。教育局、商經局、康文署等部門要做好「把關人」,認真審視市面的書本及教材,家長亦要協助子女選擇正當有益的刊物,切勿讓包含「糖衣毒藥」的刊物或教材流入校園、圖書館、書店,繼續誤導港人尤其是青少年、毒害香港的未來。

攬炒派長期以所謂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新聞自由為藉口,掩飾鼓吹、散播違法暴力的言行,更以此作為抗拒法律約束的擋箭牌。昨日警方的拘捕行動,有人又質疑會令香港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空間收窄。其實,任何自由都不能凌駕法律之上。根據基本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通過香港的法律予以實施。《公約》明確指出,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秩序、維持公共衞生或風化等情況下,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可受到限制。涉事刊物的內容,扭曲事實、煽動仇恨暴力、鼓吹違法,警方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作出拘捕行動,合憲合法、合情合理,所謂打壓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之論,根本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