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在高峰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昨日在「融通中外·文明互鑒」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上以「讓『文化』成為香港未來發展關鍵詞」為題發表主旨演講。盧新寧從增強「對話實力」、提升「文化魅力」以及激發「文化活力」三方面談到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應如何作為。她認為香港需要苦練「內功」,用更多更好的作品和項目「話事」,並強調不懂得從本國歷史文化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甚至陷於「本土」迷思、阻斷歷史長河,不可能創造出獨具魅力特色的文化形態。

盧新寧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對香港過往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更高期待,更是不容錯失的重大機遇。

她在主旨演講中從三方面探討,要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可以如何作為。

苦練「內功」才有對話的實力

在香港應如何增強「對話實力」方面,盧新寧指出,香港要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需要苦練「內功」,用更多更好的作品和項目「話事」,才能「請得進來」、「走得出去」,擁有與國際文化藝術對話的實力。

她認為,周邊的韓國、台灣以及東南亞等已先後崛起迎頭趕上,香港文化產業的傳統優勢受到明顯衝擊,有些已經走向低谷,需要迎難而上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吸引力,更好發揮中西文化交流的紐帶作用,努力成為中外文化藝術各領域「打卡點」,把帶有港產標識的文化藝術產品和服務遠播世界更多角落。

從中華歷史文化中萃取精華

香港應如何提升「文化魅力」?盧新寧指出,「有着五千年歷史的中華優秀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竭的寶庫,許多外國人都從中尋找素材、尋找靈感,如果我們自己卻疏離家國情懷、丟棄文化根脈,不懂得從本國歷史文化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甚至陷於『本土』迷思、阻斷歷史長河,怎麼可能創造出獨具魅力特色的文化形態,又如何談得上擁有與世界對話的實力和能力?」

她認為,唯有「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讓充滿時代特點的「中國氣派」「中國故事」喚起更多「溫情與敬意」。

拓產業需政府社會市場協力

談到香港應如何激發「文化活力」,盧新寧指出, 要讓「文化」成為香港未來發展關鍵詞,需要政府通過頂層設計協調社會、引導市場,三方攜手激發這座城市的創造活力,共同回答以下時代課題,包括如何立足於良好的自由市場體制和法治基礎,推動中外文化交流、東西方文明互鑒;如何強化創新引領、以文化產業的興盛為香港未來發展造血,展現吐故納新的香江文化新氣象;如何培養更多年輕人走上舞台,使之成為文藝新風尚新潮流的創造者和引領者;如何用好大灣區這一廣闊腹地,更快融入國家潛力無限的廣闊舞台與巨大市場;如何打造創意、人才、資本等要素有機對接的國際性平台,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