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疫情之下,港人網購餸菜成為新常態,香港文匯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本地的買餸app,還有一些跨境買餸app,將非供港農場出產的內地蔬菜生肉直運抵港,公然走私菜肉。
記者在多個買餸平台購買菜肉,有平台的送貨員只將貨品放在行人路上,便開車離去,留下未有人認領的貨品在路邊曝曬「吸塵」逾一小時。亦有平台提供上門送貨服務,但到手的菜肉保存情況亦不理想,保溫袋內乾冰已經融化,肉類包裝盒膨脹,蔬菜則簡單放在塑膠袋內常溫保存。
記者詢問司機,若出現食物變質應如何處理,但司機表示自己並不負責,任何售後問題只能求助網絡客服,一旦出現食安問題勢必增加追討難度。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接受訪問時表示,將來自非供港農場的菜肉運港銷售,行為等同走私,相關產品的品質難以保證,事後維權也更加困難。
記者將網購蔬菜委託認可化驗所檢測發現,有關菜蔬含禁用的農藥滴滴涕(DDT)殘餘,葉菜類樣本的滴滴涕含量則超出61.4倍,豆類樣本的滴滴涕含量更超出最高限量的152.2倍。浸大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接受訪問時表示,滴滴涕是香港不准許使用的農藥,市民食用滴滴涕含量超標蔬菜有致癌風險。
責任編輯:
于丁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