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雁 翔
旅行的短板來自同質化和髒亂差,亮點則源於美輪美奐原生態和豐厚內涵。受人「蠱惑」,端午期間筆者千里迢迢去了趟「丙中洛」,果然不虛此行,堪稱一次終身難忘的神奇之旅!
先從鄭州飛抵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著名的香格里拉就在該州。再乘越野車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就在該縣。
怒江傈僳自治州因怒江貫穿南北而得名。它地處中緬滇藏結合部,北依西藏自治區,西與緬甸有450公里漫長國界線。怒江州52萬人中少數民族佔92.2%,含怒族、藏族、白族、傈僳族、獨龍族、納西族和漢族,傈僳族又佔51.6%,是我國唯一傈僳族自治州。作為滇西北高黎貢山、怒山、雲嶺和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並流」核心區,這裏自然風光異彩紛呈,堪稱滇藏線上一顆璀璨明珠!2020年榮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
汽車沿219國道奔馳,很快進入貢山縣丙中洛境內。天上彩雲飄舞,腳下怒江奔騰,遠望雪山如銀,近看落英繽紛,各色吊腳樓散落其間,彷彿群山中呈現無數爭奇鬥艷的美玉,我一時詞窮,自覺「江郎才盡」!
我問導遊阿兵:「丙中洛怎麼講?」阿兵是怒族人,三年前部隊復員,正值旅遊業大興,經培訓考試如願當上一名合格導遊。他說:這裏原住民是怒族,我們稱此地「麻白克勞」,意為「絕美之鄉」。清代西藏喇嘛將藏傳佛教帶進丙中洛,藏民也從各地遷徙過來,他們稱此地「碧中」,即藏族村。後來傈僳人也從怒江瀾滄江兩岸遷徙於此,他們將「碧中」加了個「洛」,意為「美園」,叫來叫去,「碧中洛」變成了「丙中洛」。
汽車翻山越嶺迂迴馳騁,窗外美景連連,我們多次叫停,下車眺望,但見峽谷雲蒸霞蔚,對岸山村如畫,民居錯落有致,頗似瑞士雪山下綠茵中的別墅群,但更有滿滿的中國範兒。「天人合一」的美景深深觸動了我——這恐怕是各路「神仙」看中丙中洛、資深旅行家酷愛丙中洛的根源吧!阿兵頻頻點頭,得意道:「古人說丙中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裏擁有三個國家AAAA景區和11個雲南省級著名景點,獲譽『人神共居』之地哦!」
途經一道懸崖絕壁,由北向南的怒江突然改道由東向西,旋即又被一座大山阻擋,江水順勢來個180度大轉彎,變成由南向北,就在汽車轉彎之際,阿兵手指前方喊道:「諸位看啊,這就是著名的『怒江第一灣』!」
大夥下車,眼前氣勢磅礡、風光旖旎,怒江形成的半圓形大灣成為三面環水的半島,好一幅峽谷桃源、怒江奇景。阿兵說:「這是『坎桶村』,如今是各地遊客網紅打卡地嘍!每逢農閒和節假日,人們在此對歌起舞、泛舟過溜,情侶們則潛入江邊密林互訴衷腸……」我道:「妖嬈暖柔清風爽,綠肥紅瘦令人醉,『怒江第一灣』不愧丙中洛第一景!」汽車沿怒江繼續前行,終於抵達丙中洛鎮。三山交集、三江並流的古鎮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凸顯高山峽谷地貌。我們驅車在鎮裏轉了轉,但見秩序井然、層樓疊榭,商舖林立、民風淳樸,西南民族建築頗具特色。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景象,給人古樸安逸、祥和靈動之感。丙中洛鎮面積15平方公里,是怒江峽谷深處難得的開闊平台。我見北邊浮現一片潔白山峰,阿兵如數家珍:「那是5,128米高的嘎娃嘎普雪山,終年積雪。丙中洛南為貢當神山,北部為石門關,如一對戀人南北相望……」他又說,丙中洛全部景點不收門票,怒江州也是滇省第一個景區全免費州!
我們預訂的民宿叫「才廊橋」,庭院整潔、花團錦簇,小憩片刻,阿兵領我等去隔壁「三江源」餐館午餐。菜品多為臘肉、臘腸、火腿、臘乳豬,無公害青菜特別新鮮,還有琵琶肉、怒江魚生和烏骨綿羊,均為當地特色美食。那盤魚腥草我吃不慣,但怒江手抓飯和酥油茶卻大受歡迎……離席方知,性價比很高,人均不到50元,足見鄉民很厚道、膳食很親民。
我們放棄午休,隨導遊去到一個「秋那桶」的怒族小村莊。桶,怒族語即祥和。怒江環抱的秋那桶,因春日盛開桃花被稱「桃花島」。此刻桃花雖謝,依然姹紫嫣紅,美得令人眼饞。四周農田翠綠欲滴、阡陌縱橫,村民生活安詳。頭頂山嵐飄舞,藍天下雪山格外明麗,江上有幾座吊橋,盡顯詩情畫意,令我想起杜甫《江村》中「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佳句。
出「秋那桶」沿江北行,就是著名的茶馬古道了。古道一邊緊貼山岩,一邊是瀕臨洶湧怒江的懸崖,儼然一條夾在山崖密林縫中的險途。踏上古道,山風迎面撲來,尤覺古意盎然,如入歷史隧道。路上有斑斑蹄印,才知如今仍有馬幫經過,但我們沒能聽見清脆鈴鐺聲。阿兵說,如今來此探險的驢友很多。走半小時,經一處懸崖,眼前豁然開朗,前方便是傳說中的「霧裏村」了。
霧裏村不通公路,出入就走茶馬古道。村中花樹繁茂、風景秀麗。我想,若說「秋那桶」像一名純真少年,「霧裏村」便如一位亭亭玉立的村姑。秋那桶之美令人一見傾心,霧裏村之美就怦然心跳了。兩位攝影家朋友頻按快門,便是一幅幅難得佳作了。阿兵說,全村60多戶,有傈僳族、怒族和藏族,民風淳樸、和諧共處。好客的村民備好豐盛餐食,盛邀我們住下,給人「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雅興。只是我們已在鎮上訂了民宿,無緣領受他們的盛情了。美美地喝了幾杯熱茶,我們就趕往老姆登村——想去聽老姆登大教堂四聲部唱詩班的美聲!
「老姆登」是白族語,意即「長滿紫竹的樂園」。阿兵道,1902年法國人就不遠萬里來此傳教,建了不少教堂,老姆登教堂名聲最大。我看教堂並無彩色玻璃窗和標誌性哥特式尖塔,紅漆門窗、白色牆面、鐵皮屋頂,盡顯簡樸明潔。據悉周邊信徒們至今仍來此做禮拜,其四聲部唱詩班久負盛譽。可惜當日非禮拜天,我們無緣欣賞那天籟之聲。我見教堂門前高揚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牆上還有「學黨史銘初心」的標語,頗感欣慰,足見丙中洛人的家國情懷。
傍晚,返回鎮裏「才廊橋」民宿。大家都累了,簡單用罷晚餐,阿兵與大家留下微信和電話,說:「早點休息,明早去逛『仙人洞』——石門關,保證諸位會有新的驚喜——其摩岩壁刻舉世無雙!」
入夜,空中懸起一輪皎潔明月,滿天星斗閃閃爍爍,乃我闊別多年的「奢望」啊!躺在床上,回味白天,真是一次不可複製空前絕後的親歷,對翌日的遊程更充滿期待,窗外隱隱飄來《青藏高原》的女聲,一首小詩也浮我心田:
人神共居丙中洛,
怒江奔騰起歡歌。
茶馬古道今猶在,
天賜秘境震心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