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主義圖滅「不良基因」 移民少數族裔受創

美國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曾發起一場慘絕人寰的優生學運動,為追求繁衍優越的後代,不惜對被視為「基因不合適」的人強制絕育,受害者包括移民、猶太人、黑人和精神病患者等。優生學思想在當時滲透全國,獲得不少科學家和官員支持,這場慘劇導致多達6.5萬人被強迫絕育。即使部分州份近年開始對受害者作出賠償,但這段讓美國人也難以啟齒的黑暗歷史,對受害者造成的永久創傷根本無法抹掉。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文佑

優生學在德國納粹時期廣泛推行,這種阻止貧窮和身體有缺陷的人繁衍後代、聲稱為人類建造一個更美好未來的思想,逐漸受到美國多個階層民眾追捧。全美上世紀多達27個州份曾通過法例,可合法將被判斷為「基因不合適」的人強制絕育,單在加州便有2萬名受害者。除了移民和少數族裔外,有精神問題和「犯下道德錯誤」的人,都有機會被強制絕育,原因是他們的「不良基因」可能影響下一代。

14歲遭性侵懷孕 竟被評「智力低下」

在北卡羅來納州,優生學委員會甚至以減少社會福利成本為由,對病人和窮人強制絕育,在當地實行優生法的45年間,共有7,600人被絕育,當中很多人更是在不知情下接受了絕育手術。現年67歲的里迪克便是受害者之一,她在1968年僅14歲時,因遭性侵導致懷孕,被送到醫院接受人工流產手術,但當局後來將她評定為「智力低下,無法自理」,因此未經她同意,便對她強制絕育。

中產白人憂「貧窮文化」

加州大學薩克拉門托分校歷史學副教授克魯欽指出,從1950年代開始,大部分強制絕育都是出於種族主義,中產階級白人憂慮社區形成「貧窮文化」,因此鼓吹強制絕育,很多受害者都是來自鄉郊、貧窮和黑人社群。部分地區的優生法尤其針對女性,來自貧窮家庭的未婚女性被帶到醫院強制絕育情況相當普遍。其中北卡羅來納州85%強制絕育受害者都是女性,年齡最小僅得9歲。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康福特表示,優生學運動是美國史上一個污點,現時很多人都不願面對這個事實。直至現在也只有少數州份公開承認錯誤,向受害者致歉。北卡羅來納州政府2010年成立基金會,為每名受害者支付2萬至5萬美元(約15.5萬至38.8萬港元)補償金,加州日前也同意向每名受害者賠償2.5萬美元(約19.4萬港元),但在其他地方,很多人仍苦苦等待政府還他們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