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文王、武王兩代人的努力,終於消滅了商紂王,建立了周朝。在這一過程中,姜子牙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說起姜子牙,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當然,大家知道的不是歷史上的姜子牙,而是《封神演義》中的姜太公。
歷史上的姜子牙,姓姜,名子牙,又叫姜尚,是東海邊之人。因為他的先祖有功,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
姜子牙年輕時窮困潦倒,但是很有學問,自己也總希望有一天能得遇明主,施展自己的才華,可一直到70 歲,還是無所事事。眼看一生就要一無所成、白白度過之時,轉機來了。
姜子牙72 歲那年,在渭水河邊的磻溪垂釣。傳說他用直鈎釣魚,當然,他的目的不是為了魚,而是用此怪癖來吸引人的注意,從而接近西伯侯姬昌。一次,姬昌外出狩獵,臨行前照例卜算一卦,卦辭說:「此行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出獵,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姜子牙。兩人一番暢談後,姬昌大喜,認定姜子牙是個蓋世奇才,說:「我先君太公說過:『當有聖人來周,周能因此而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的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並封姜子牙為國師。所以姜子牙又被稱為太公望,或者姜太公。這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這個典故的來歷。
姬昌死後,姬發即位,尊稱姜子牙為「師尚父」。姜子牙同樣盡心盡力輔佐武王。過了大約11 年,時機成熟,姜子牙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牧野之戰中,姜子牙更是親率精銳部隊,作為先鋒向敵挑戰,並打亂敵人的陣形,隨即武王姬發率領大隊人馬殺上前來,打得商軍大敗,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周朝建立後,武王分封諸侯,由於姜子牙功勳卓著,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建立齊國。星期三見報
書籍簡介︰
先秦時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成語典故、思想文化最為豐富多彩的歷史階段之一。本書所選故事,都是這一時期較為經典的歷史典故,易於引起讀者的翻閱興趣,閱讀起來沒有陌生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