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診症量31萬人次 65%服務獲政府資助
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明天動工興建,預計2025年第二季投入服務,能夠提供400張病床、每年服務31萬人次的門診服務,當中65%服務獲政府資助,收費水平與公立醫院相若,餘下35%服務屬市場導向,由董事局定價。該院將會為香港3間大學中醫藥學院的學生和執業中醫師提供教學、培訓和臨床實習場地。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形容,設立中醫醫院是香港中醫藥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期望醫院日後能促進香港中醫服務、教育培訓、創新和科研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恆諾
中醫醫院位於將軍澳百勝角,落成後會以分科形式提供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及針灸科中醫臨床服務,並主力發展痛症和癌症紓緩治療等中醫專病項目服務。
不設急症室全身麻醉等服務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表示,該院的臨床服務涵蓋健康維護、慢性病、複雜疾病、復康和善終紓緩等不同基層、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服務,惟將不會提供急症室、全身麻醉手術、深切治療和分娩服務,原因是相關服務需一系列西醫設施支援,若該院提供相關項目會影響醫院集中發展中醫服務。
市民日後除了可在該院享用純中醫服務外,亦能選擇中醫為主、西醫為輔,和中西醫協作的服務,張偉麟被問及一旦中西醫對治療方案有不同意見將如何處理時強調,該院會以中醫為主,「就算是中西醫協作,我們所說的都是中醫為主的中西醫協作,與醫管局有些許分別,它(醫管局)也會有中西醫協作項目,那個是西醫主導的中西醫協作項目。」
公私合作 浸大最少營運10年
中醫醫院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營運,由政府負責興建,早前並將為期最少10年的營運服務契約批予香港浸會大學。日後,浸大要註冊一間受《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監管的中醫醫院公司作為醫院持牌人,醫院啓用後除了35%服務為市場導向,收費由醫院董事局定價外,其餘65%服務會由政府資助,收費水平與公立醫院服務相若。
張偉麟補充,中醫醫院運作初期可能只會提供門診及日間治療,估計要在開幕後5年才能完全投入服務。
除醫療服務外,中醫醫院亦是中醫培訓平台,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浸大的中醫本科、碩士及研究生日後均會在中醫醫院實習。另外,該院亦有為已經執業的中醫師而設的政府資助在職培訓職位。張偉麟補充,本地中醫生三分之一的實習課程可在該院學習,餘下三分之二的內容就要回內地學習。
浸大校長衞炳江表示,中醫醫院的設立將可以促進中醫藥的科學研究與科技應用,期望醫院投入運作後可以促進中醫藥與西醫、護理和物理治療等不同專業領域的合作,提高疾病預防及治療水平,並推動大灣區、「一帶一路」及國際在中醫藥領域的合作。
陳肇始則表示,政府一直致力促進香港中醫藥的發展,並積極推行多方位的中醫藥政策,期望中醫醫院成為本地中醫藥旗艦機構及「轉化者」,推動本地中醫服務、教學及培訓、創新及科研的發展。
中醫醫院一覽
醫院核心管理團隊
●由中醫擔任行政總監
●兩名副行政總監分別由中醫及西醫出任
●其他核心管理團隊成員包括護理總經理、行政及人力資源經理,及財務總經理
設施
●400張病床,包括250張住院病床、90張日間病床及40張兒科病床,另有20張病床設於臨床試驗及研究中心
●放射診斷設施
●70間診症室及45間治療室,門診每年可服務31萬人次
●小型手術室、加護病房、負壓隔離室及血庫等
●多功能活動室、樣本處理及儲存室、演講廳、技巧和示範中心及中醫圖書館等教學及科研設施
服務
●65%為資助服務,其餘35%為市場導向服務
●設有內、外、婦、兒、骨傷及針灸六個分科,提供純中醫、中醫為主,及中西醫協作服務
●種類涵蓋健康維護、預防保健、偶發性(一般)及慢性病、複雜疾病、復發、療養及善終紓緩等
●綜合復康服務,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言語治療等
人手
●全面運作後需要120名至140名中醫師、約20名西醫,及100名至200名護士
資料來源:食物及衞生局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恆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