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莉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

2021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留學生的回信中提到:百聞不如一見。歡迎留學生了解真實的中國,能為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留學目的地國。新冠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後,高質量大學生和碩博留學研究生將大量激增。

中國農業大學(農大)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與國際處充分利用交叉學科優勢,為中非農業「1+1」海南專項留學研究生開設了「中國發展經驗」這門「新農科」創新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該課程面向塞拉利昂、馬拉維等6個非洲國家的17名農業發展與管理專業留學研究生。來自作物學、食品生物工程、植物保護、獸醫學等9個一級學科的十多位授課專家,分享了中國在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領域的中國經驗。

課程分為「中國的制度改革經驗」和「綠色生態大農業理念」兩個模塊。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被譽為「中國發展學之父」的李小雲教授,原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世界糧食計劃署(WFP)「飢餓英雄獎」獲得者樊勝根教授,臨床獸醫學細胞生物學專家韓博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曹志軍教授等十幾位專家親自授課,為留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這個曾經的農業大國、未來的農業強國,提供了多元視角。

在農大藥械與施藥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教授《中國的智慧農場》問答環節,加納的斯萬斌(Swabir A. Musah)主動分享他在本土推廣無人機的情況,希望將中國的「活」經驗帶到非洲百姓中。

在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博士後楊棟副教授主持的《中國傳統食品製造的工業化》互動環節,馬拉維的丹尼斯(Dennis C. Nyirenda)介紹了東非常見主食Nsima(恩西馬),它於2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認為,未來中非可以在產量、營養、熱量和味道方面尋求合作。

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會議將於塞內加爾召開。留學生們在作業中提出了推動中非友好的若干建議,例如探討發展型國家的共性、討論南南合作重點、探索無人機產業化路徑、規劃氣候智慧型農業(CSA)方面策略等。

新冠疫情雖阻隔了留學生來華的腳步,卻無法阻斷亞非大陸的師生情。在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倡議能否走實、走深,取決於發展經驗的分享是否切中需求、落地生根。課堂作為分享中國經驗、講述中國故事的場域,既可信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