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楨教授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

繼七大工業國峰會、北約峰會以及美歐峰會後,美國與俄羅斯兩國元首,終於在永久中立國瑞士見面,此乃拜登入主白宮後,與普京首度面對面接觸。會前,普京接受美國媒體專訪,直指美俄關係跌到冷戰後新谷底,並應記者所求,對中俄關係頗有着墨。而在此前的西方國家內部三大峰會,不只在各種聲明當中,屢屢提及中國,據悉更特地闢出時段,作專門討論。一時間中方儼然成為這重大外交會議不在場的主角。

踏入21世紀至今,尤其是過去數年,兩岸四地雖然備受貿易戰、疫症等洗禮,卻無損社會經濟穩步向前。特別是面對去年以降的疫情,中國不只在保障民眾健康、社會正常運作方面頗有成績,在環球貿易的角色與表現,更是超出了預期。即便面對主要貿易夥伴不盡合理合規的關稅,並且在人民幣對美元溫和升值情況下,對外貿易總額,尤其是出口金額,仍然創下歷史新高。

在此消彼長之下,英國脫歐之下的歐盟,其國民生產總值,與中國幾無差別,兩者皆為美國六成半到七成上下。當然,一算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即便考慮到購買力而非名義值,中國仍與美、歐差距殊大。簡言之,就經濟總量而言,「美—中—歐」大三角態勢已成。而且中國超過歐盟甚或歐元區,不過是這一兩年的事,此後的差距,還會越拉越遠。

除經貿大三角外,尚有地緣政治與環球安全大三角,歐洲的角色,更是大不如前,而由「美—中—俄」擔當主角。在烏克蘭東部及克里米亞半島衝突後,俄羅斯飽受美、歐聯手制裁,對其經貿、銀行、貨幣體系,都造成重大衝擊。就在拜登、普京峰會前夕,美方又宣布針對俄羅斯新發行國債的制裁令。俄羅斯的經濟前景雖然未明,但足以與美軍比肩的環球打擊能力和核武庫,仍然支撐着其世界大國的地位。

普京不可能忘記,數年前,真正對俄國下狠手者,並非特朗普,而是奧巴馬,而在當時,最能影響白宮主人環球戰略者,首先是作為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資深成員的副總統拜登,其次才是國務卿。拜登本人亦深知,即便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恢復互派大使,亦只能管控美俄關係不至於失序崩潰,要全面回暖談何容易,更遑論拉俄打華?未來中、俄都不應對美、歐有何幻想,彼此更緊密的戰略協作,包括在中東問題上合作,已成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