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培僑中學慶祝30周年校慶。 受訪者供圖

現代生活環境優渥,一般學校的設施比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已是「一應俱全」,故現時的學生根本就不太需要參與校園勞作。培僑中學兩位老校友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述,當年念書時除了清潔、除草等工作,更需要負責為校園維修、電器安裝及維修,「落手落腳」為校園及師生服務,故對母校特別有感情。

培僑中學校友會監事長陳恆回想起當年的「體力活」時,沒有半點怨言,反而覺得這是學校給予他鍛煉的機會,「學校除了教我們愛國,更教會我們熱愛勞動!」他表示,當年學校設有「值周班」,由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學生打掃學校一周,還要到學校的廚房幫忙洗菜、校園拔除雜草,過程中甚至捉到不少蛇,因此當年的科學實驗室中有不少蛇的標本。

老校友難忘校園捉蛇

從前娛樂不多,學校的課餘活動自然成為同學們的「生活調劑」。當年培僑中學每個周六都舉辦課外活動,陳恆在高中時期加入了學校的「電工組」,「我們會負責全校的電器維修、保養;那時候學生要做廣播操,學校的廣播系統、中央擴音器等也是我們負責安裝的!」另外,校舍裝修、籃球場的修繕工程,學生亦有份參與。

另一位老校友顏尊廉,當年參與了「戲劇組」,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年扮演舞台劇中的監官,也有過「蝦碌」場景;而當年劇組的燈光都是由「電工組」同學負責,學生之間合作無間。由於社會普遍認為學生操作、維修電器較為危險,現時的學生已經無法體驗到從前校園勞作的樂趣。 ●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