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的塑造——最葵園五坊」藝術展日前在杭州最葵園藝術中心開展,這是最葵園藝術中心「五坊」創作的首次集中亮相,「五坊」由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主席、中國美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著名建築師、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王澍等五位中國藝術家分別主持,展覽以他們各自年深日久的技藝磨煉和持續不懈的材質實驗,呈現了五坊藝術家長期以來的藝術實踐與科研創作成果,表現了手藝勞作建構的精神主體。●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茅建興
「五坊」藝術家由畫坊、織坊、築坊、陶坊、塑坊構成,許江是畫坊主持人,織坊主持人施慧是中國纖維藝術領軍者,築坊主持人王澍、陸文宇是著名建築師、普利茲克獎獲得者,陶坊主持人周武是中國工藝美術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塑坊主持人陳漢是浙江省特聘專家。此次展覽依照不同主題分為五個板塊:「赤煉—畫坊」、「大築—築坊」、「素造—織坊」、「陶鑄—陶坊」、「山塑—塑坊」。此五坊,皆為手藝之坊,同時亦因各自技藝、材質、形制、理念之特性,而呼應於中國傳統觀念中世界創生的「五行」之力:金、木、水、火、土。
中國美院院長、浙江省美協主席高世名認為,最葵園藝術中心是個非常有意味的文化綜合體,是美術館和五個藝術工坊的聯合,是這座城市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地標。在這裏,我們既可以看到藝術家的產出,又可以看到藝術家的生產。「今天,在最葵園藝術中心,五個工坊的藝術家們,向我們奉獻出自己的作品,更向我們展示出藝術創造的五種動作。我們看到,每一位藝術家都在從自身所操持的材料和媒介出發,以長期的思索與勞作、獨特的形態與語言,去探究物之本體、創造之本質。在這條路上,『作品』與『工作』終歸於一。」
許江在展覽前言中這樣寫道:《大地的塑造》不應僅僅是一個材料材質研究的展覽,它所涉及的是一個生活藝術的主體的轉變與建構的命題。在他看來,最葵園五坊的要義正在於此。畫坊、築坊、織坊、陶坊、塑坊,俱手藝之坊,但其內核皆以我思的啟蒙力量來持續地開掘中國文化的廣袤大地,去實現創造性與批判性的轉化,不斷地趨向生命藝術的自我建構。無論赤煉或素造,無論陶鑄、山塑或大築,都貫通着中國精神的啟蒙力量,燒冶鑄煉,編織築造,並趨向一種生活着的萬化歸一的品質與境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