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南水北調工程移民村淅川縣鄒莊村,察看村容村貌,了解移民群眾生產生活情況,並到村民鄒新曾家中看望。離開村子時,習近平對鄉親們說,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運行以及移民安置工作,我一直十分關注。大家現在生活得怎麼樣,我們很牽掛。他深情地說,你們為了沿線的人民能喝上好水,捨小家為大家,這是一種偉大的奉獻精神,沿線人民、全國人民都應該感謝你們。吃水不忘掘井人,你們就是掘井人。衷心希望父老鄉親們日子過得越來越興旺,芝麻開花節節高!
探訪移民村 記掛村民生活
淅川是全國水利移民第一大縣,鄒莊村是水利移民的新建制村。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運行情況如何,水庫移民現在生活得怎麼樣?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關注,牽掛在心。
「吃水不忘掘井人」,飲水當思源。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長渠通南北,潤澤千萬家。這是一項宏偉的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河北500多萬人告別了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歷史;北京城區每10杯水中就有7杯來自南方;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後,京津冀豫約6,000萬人喝上了漢江水。
為了「一渠清水永續北上」,「水源地」周邊幾百萬人民為保證國家「南水北調」作出巨大犧牲和奉獻。以丹江口水庫蓄水為例,數十萬人的故鄉永沉水底。
2015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向這裏的移民表達敬意。談到「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他說:「沿線40多萬人移民搬遷,為這個工程作出了無私奉獻,我們要向他們表示敬意,希望他們在新的家園生活幸福。」
此次,總書記考察的九重鎮鄒莊村,或許是中國大地上「村齡」最短的鄉村之一,建村還不到十年。然而數年間,昔日移民村蛻變為今朝生態園,村裏的各種設施越來越完善,村民的生活也越過越紅火。 ●央視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