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劇《寶塔山》劇照 上海芭蕾舞團提供

為了向建黨百年獻禮,上海的文藝舞台除了掀起復演經典的熱潮外,也非常重視原創新作的打造。日前,由上海芭蕾舞團歷時半年多創排的全新作品《寶塔山》正式公開綵排,該劇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創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季以及第37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參演劇目,於昨日及今日在上海大劇院進行全球首演。

寶塔山是紅色聖地延安的標誌性景觀,芭蕾舞劇《寶塔山》,顧名思義是聚焦延安愛國青年的故事。由該劇由上海芭蕾舞團、紅蜻蜓集團聯合製作,著名編導劉立功擔任總策劃和總導演,通過描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大批奔赴延安的青年的群像,刻畫他們的進步成長,帶領觀眾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打造新的紅色經典

上海,是舞台藝術領域紅色經典輩出的地方。以上芭為例,之前亦曾打造過久演不衰的《白毛女》、《閃閃的紅星》。今年,如何推陳出新,向世界講好中國共產黨奮鬥的故事,也是擺在文藝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一直以不畏艱難,敢挑重擔著稱的上海芭蕾舞團將目光鎖定了延安。

1935年至1948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在百年中共歷史上,創造了偉大的延安精神。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表示,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也是中國文藝的聖地,用海派芭蕾講述延安故事,用文藝致敬延安精神,意義非凡。在她看來,推出《寶塔山》,既是一份責任,也是一個挑戰。「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以那個時代的文藝青年為切入點,描繪他們追隨信仰、堅守初心的故事。舞劇中文藝青年們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浪漫的革命情懷和扎根人民、艱苦奮鬥的時代熱情,一定能引起廣大當代青年的共鳴,厚植愛國情懷,激發奮進力量。」

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海外對於延安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全面了解,始於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名著《紅星照耀中國》。而今次上芭首次採用足尖來寫延安,也旨在探索用藝術這種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我希望能用芭蕾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具有象徵性、代表性的舞段去講述那個時代的人與事,用真情實感去追述百年共產黨人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寶塔山》總策劃、總導演劉立功說。在他看來,只有融合了西方芭蕾語彙和中國傳統文化,紅色題材芭蕾舞劇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劉立功說,因為那個時期,奔向延安的年輕人裏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他們把各自的家鄉文化都融入了當地。因此,《寶塔山》不僅講求經典的芭蕾技術動作,還採用了東北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等民間舞元素,東西方舞台藝術碰撞出絢爛的火花,形成舞蹈風格上的又一次創新。在綵排現場,記者看到了不少宏大的場面,如氣勢十足的「開荒舞」,描摹了359旅在南泥灣的勞作景象;優美動人的「紡車舞」,則反映出其樂融融的軍民魚水情。

台前幕後明星雲集

值得一提的是,《寶塔山》的幕後主創團隊也集結了中國舞台創作的頂尖力量。其中,舞台設計總監由中國著名舞美設計韓春啟擔任。韓春啟曾出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服裝造型總設計。為突出《寶塔山》的年代感及地域特色,韓春啟和他的團隊共設計製作223套服裝。中國著名音樂人孟可擔任音樂總監。孟可以浪漫為基調,融合了民族音樂、音樂劇、圓舞曲、爵士等多種音樂風格。此外,為了體現陝北的地域風格,選用了經典歌曲《南泥灣》的旋律,以及個別民歌旋律作為音樂核心素材之一,創作出最適於芭蕾浪漫表達的音樂。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