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科技與環境+現代中國
自漢朝建立「絲綢之路」以後,敦煌就成為商業要塞,繁榮興盛之況一時無兩。經過兩千多年的時代交替,敦煌已演變成為聞名中外的古蹟重鎮,蘊藏着無數的歷史珍寶。然而,敦煌卻被沙漠化問題困擾多年,千年歷史寶藏面臨被沙掩埋侵蝕的危機。究竟敦煌的沙漠化情況怎樣?對古蹟造成何等程度的影響?下文將會逐一探討。 ●張揚 特約資深通識作者
伐林改種葡萄 耗水又不固沙
敦煌地處庫姆塔格沙漠東緣、曾經擁有約20,000畝「三北」防護林帶的國營敦煌陽關林場(陽關林場),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沙、阻沙的綠色屏障。內地媒體早前報道敦煌市陽關林場萬畝防護林遭砍伐毀壞,防護林面積只剩下不足5,000畝,河西走廊西北端恐將面臨風沙侵蝕綠洲的生態災難。
在中國八大沙漠中總面積排名第六、流動性排名第一的庫姆塔格沙漠,每年以約四米的速度整體向東南擴展,直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
中國媒體報道,西鎖沙龍、東保綠洲的防風固沙生命線──陽關林場,近十餘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餘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由此人為撕開一道寬約五公里的庫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
報道又指,陽關林場被砍伐的防護林地全部用來種植耗水量大、需頻繁擾動地表土層的葡萄。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司建華表示,陽關林場的主要功能是防沙、固沙,大面積種植葡萄過度消耗水資源,不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還會導致區域生態功能不斷衰退,加劇沙漠化風險。
敦煌市對事件表示「高度重視」,迅速成立工作小組,就相關問題依法依規開展調查,並及時公布有關情況。
石窟積沙 牆體剝蝕
蘭州大學早年公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沙漠化已對敦煌境內文物古蹟造成嚴重威脅,許多重要文物遺址處在重度和中度沙漠化地帶,一些文物遺蹟已經受到嚴重危害。
調查結果顯示,敦煌沙漠化土地面積已佔總面積的28.5%,集中分布在疏勒河以南的廣泛地區;而在沙漠化面積中,重度與中度沙漠化面積佔達65%。
敦煌沙漠化程度嚴重,其中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壽昌城的遺址直接處於重度沙漠化地帶,陽關和玉門關的遺址處於中度沙漠化地帶,懸泉置遺址、河倉古城、馬圈灣遺址和漢長城大部等的遺址處於輕度沙漠化地帶。
有環境學者指,沙漠化對敦煌文物遺蹟所造成的嚴重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對於石窟而言,主要是積沙、風蝕和風沙塵等為害;對於土遺址而言,主要是基礎(例如牆基、台基等)向內凹進和牆體表面剝蝕嚴重等。
想一想
1. 就上文資料,指出及解釋內地所面對的一個環保問題。
2. 就上文資料,指出及解釋造成題 (1) 所述及的環保問題的一個原因。
3. 解釋內地當局可以如何處理敦煌沙漠化的問題。
參考答案
1. 這是影響分析題。參考答案:
內地敦煌可能會面臨沙漠化的危機。上文資料顯示,敦煌地處庫姆塔格沙漠東緣、曾經擁有約20,000畝防護林帶的陽關林場,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沙、阻沙的綠色屏障,但近年有萬畝防護林遭砍伐毀壞,令防護林面積只剩下不足5,000畝。這可能令敦煌面臨風沙侵蝕綠洲的生態災難。(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2. 這是原因分析題。參考答案:
有人大規模地閥林種植葡萄,導致敦煌將面臨沙漠化的危機。上文資料顯示,陽關林場的防護林近十餘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砍伐,由此人為撕開一道寬約五公里的通道,用作種植葡萄。但有生態學家表示,陽關林場的主要功能是防沙、固沙,大面積種植葡萄過度消耗水資源,不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還會導致區域生態功能不斷衰退,加劇沙漠化風險。由此可見,中國敦煌將面臨沙漠化,是因為有人大規模砍伐防護林。(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3. 這是原因分析題。參考答案:
首先,內地當局必須重新種植防護林。由於陽關林場的防護林近十餘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砍伐,目前只剩下不足5,000畝,無法正常發揮防護林的作用,令敦煌面臨沙漠化的危機。有見及此,環保當局應盡快派員到當地重建防護林,以增強防沙、固沙的功能。這可讓敦煌重新受到防護林的保護,免受沙漠持續侵蝕。
其次,內地政府可加強公民教育。萬餘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所開闢的土地被用作種植葡萄,令敦煌面臨沙漠化的危機。這反映部分國民缺乏環保意識,忽視防護林的重要性,隨意砍伐以致生態危機。有見及此,政府當局應從小加強國民的環保意識,尤其是針對沙漠化的議題,加強學校授課和實地視察的環節。這有助提升國民的環保意識,愛惜和保護防護林。
(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概念鏈接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是指原本由植物覆蓋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災害現象。沙漠化的原因眾多,包括氣候變化、人類過度開發等。
·沙塵暴(Sand and Dust Storm)
沙塵暴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常見的氣象災害,其誘因通常是雷暴或與氣旋相關的強氣壓梯度,從而加大某廣大地區的風速。這些強風會把裸露乾燥土壤的大量沙塵捲入大氣,並將其輸送到數百甚至數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這些沙塵的主要來源地是阿拉伯半島、中國、中亞和北非地區。全球塵埃排放總量估計每年有10億至30億噸左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