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疫苗加速接種為疫情降溫,以及主要國家大規模刺激政策帶動,全球經濟可望於今年度見到強勁復甦。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四月份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自1月份預期的5.5%進一步上修至6%,將為40年來最高水平。IMF同時強調,當最終取消政策支持時,各國決策者應逐步縮減支持,以避免斷崖式的大幅調整。 ●富蘭克林投顧
廣泛的經濟復甦將挹注各類型企業獲利成長動能,推動市場充沛資金於各區域股市與類股之間輪動,尤其去年表現較為受抑的金融、能源、工業等價值型循環性股票,可望持續領銜擔綱推動今年股市表現要角。
此外,新興市場有為數眾多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企業,但股價水平相對成熟市場同儕明顯折價,預期評價面優勢將吸引資金轉進。整體而言,建議投資者可透過廣納不同風格與區域的美國與新興市場雙收益平衡型基金進行核心配置,掌握多元投資機會。
金融與能源股較具吸引力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美國大規模刺激政策效益將逐步發酵,經濟動能回升將帶動2020年表現落後的類股有望在2021年前其領先市場表現,我們認為金融與能源類股相較科技股更具有評價面的吸引力,但依舊看好科技和醫療產業的股利有望增加。債市方面,布局靠向中短期券種,降低利率彈升風險,儘管2020年成長、動能型股的表現優於價值和景氣循環類股,但我們傾向更有投資紀律的方法,評估各方面的潛在影響,尋求低基期和參與景氣復甦的成長契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月收益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表示,新興市場經濟已由倚賴商品輸出轉向倚賴科技發展,透過領先的創新技術進而改變整個新興市場的產業發展模式。
數位創新尤為我們密切關注的趨勢發展,這將有助我們尋得在技術與創新方面具備獨特競爭優勢的企,同時也關注能受惠於新興市場消費滲透率提升與消費升級長期趨勢的企業。
不過,較佳的現金流、強勁的財務體質、資本效率提升與較低的循環性等新興市場企業利基,都未能完全反應在新興股市的股價表現上,預期評價面優勢將會是未來驅動新興股市表現的重要動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