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賭者阿強(左)自述賭博經歷,悔不當初。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邵昕)疫情之下投注站運作受影響,不少賭徒轉至網上賭博。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明愛展晴中心疫情期間接獲62宗參與網上賭博的人求助,當中近三成人欠債逾60萬元,更有人因此破產。中心指,不少賭博網站迎合潮流趨勢,增加電競、體育等元素,更提供先賭博、後付款的形式,令一些年輕人身陷其中,建議警方加強打擊網上非法賭博。

中心指,網上賭博的求助者以年輕人為主,逾75%求助者年齡不超過39歲,有兩人更是18歲或以下。逾60%人自16歲至20歲起開始賭博。88.7%求助者因賭博出現情緒困擾,59.7%因此無心工作,陷入惡性循環。

明愛展晴中心輔導員王頌然指,疫情期間市民減少外出,網絡賭博得以迅速發展。先賭博、後付款的形式亦令不少未有正式收入的年輕人或大學生也可參與下注,形成「先賭未來錢」的現象,欠債問題愈發嚴重。

今年30歲的戒賭者阿強18歲開始參與馬會賭錢,2017年接觸網上賭博,疫情之下變本加厲。他指,不少網賭廣告會以提供工作機會為幌子,誘騙市民點擊鏈結,並提供借貸服務鼓勵賭博,「提供住址證明就可以換到credit(信用額),每周結算,最多一日贏20多萬元,很快就沉淪。」

十賭九輸下阿強開始向借貸公司借錢,月入3萬元的他曾要償還每月近10萬元的債務,「收不到賬就會來家裡騷擾,與家人關係變得好差,最後是媽媽幫我還清50萬元賭債。」不過,阿強兩個月後又控制不住翻賭,最終以失業、破產收場,他才幡然醒悟,「賭博帶不來我想要的,反而拖累家人。贏錢只是一時,長期賭怎可能贏?」

團體倡警加強打擊

明愛展晴中心高級督導主任陳志華指,隨着科技發展與智能設備的普及,賭博網絡化的趨勢或將延續,中心建議警方加強打擊網上非法賭博,並與戒賭中心設立轉介機制,鼓勵參與網上非法賭博人士接受輔導,避免再次犯錯。

中心也將繼續加強公眾教育,宣傳賭博危害,冀從源頭避免市民墮入非法賭博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