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對達標存疑 大單位缺貨阻換樓
政府早年大增土地供應,積壓的住宅建築項目於近兩三年逐步落成。差估署昨日公布,去年私宅落成量有20,890伙,為16年以來第二多。不過高峰或一去不復返,署方估計今年落成量將大幅回落至18,230伙,按年下跌近13%。分析認為,去年能達標皆因部分項目提前獲發入伙紙「透支」未來落成量,認為今年預測落成量存在水分。此外,今明兩年大型單位不足千伙,或影響換樓需求並令資金流入中細單位,從而推高樓價,情況並不健康。●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
差估署昨公布《香港物業報告2021》初步統計數字,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為20,890伙,按年多出53%外,更罕有地達到年度目標(20,850伙),並且創過去16年以來第2多落成量的一年。不過今明兩年落成量將回落,署方預計今年私樓的落成量為18,230伙,按年跌12.7%。至於明年落成量則料有19,980伙。
去年「透支」今年落成量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與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指出,今明兩年的預測落成量,對比2013-2020年實際落成量15,400伙屬於偏高水平。但有一點要注意,去年之所以落成量達標,原因是11月及12月有兩個主要項目提前4個月獲發「入伙紙」,導致去年落成量大幅提升。
他形容這種做法屬於「透支」來年的落成量,加上在去年受疫情影響,在私營建築地盤工作的工人數據有下跌的跡象,反映工人供應並不穩定,因此認為署方關於今明兩年的落成預測可能「稍有水分」。如私樓落成量真要達到該水平,可能相關部門又要在年底加緊審批「入伙紙」先可能達標。
今年大單位供應不足千伙
值得留意是,署方估計在未來兩年每年都只有不足於1,000伙的大單位(即面積超過1,076平方呎或以上)落成,僅僅佔整體預測落成量的5%,是繼2014年後906伙落成後,相隔6年後再次出現低於千伙的水平。葉文祺指情況極不健康,認為情況持續會窒礙市場「換樓」的需要,並導致換樓客流向中小型物業,推高細價樓樓價。
分析落成量的分布,去年2萬多伙落成單位,74%位於新界,19%位於九龍,7%位於港島,其中以屯門、大埔和元朗這3個地區提供最多新單位,合共佔整體落成量約55%。而今年落成量中,新界區佔比回落至55%,當中西貢(包括將軍澳)和屯門將分別供應25%和15%。而明年新界區供應佔比約60%,當中沙田佔21%。另外,九龍城(包括啟德)佔20%。
空置率方面,由於疫情關係,去年單位入住量大跌35%至12,550伙,導致空置率大幅攀升至4.3%,與2012及2018年的比率相同,同為近8年的高位,相當於52,370伙空置單位。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空置率回升相信因去年落成量大升以及半數單位未能入住有關。據署方資料,去年空置單位中,約有10,350伙單位獲批入伙紙後,尚未獲發滿意紙或轉讓同意書。
去年空置率急升至4%
不過細心留意,空置問題其實集中在中小型單位,去年空置率急升至4%,為2010年4.3%後10年新高。反觀大型單位空置率為7.3%,按年還下跌0.8%,為19年來新低數字。空置率上升亦反映在租金上,署方指,隨着經濟放緩及高失業率削弱租客的負擔能力,業主普遍願意接受較大幅度的減租,去年12月的整體租金按年下跌6.1%,反觀去年樓價只按年下跌0.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