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 網上圖片

2021年初已出版村上春樹第11部短篇集《第一人稱單數》中文譯本。這是村上第一次使用第一人稱作為短篇小說的敘事視角,讓讀者透過敘述者「我」的感知意識來看「我」和「我」所邂逅的男女朋友之間的故事,採用內聚焦角度將讀者帶進故事情境裏。 ●文:葉蕙

《第一人稱單數》是村上春樹在《文學界》月刊的連載,於2020年7月18日結集成書,收入文章依序為<石枕上>、<奶油>(Cream)、<查理帕克演奏巴薩諾瓦>(Charlie Parker Plays Bossa Nova)、<與披頭同行>(With the Beatles)、<養樂多燕子詩集>、<謝肉祭>(Carnaval)和<品川猴的告白>,同書名篇章<第一人稱單數>則是後來補上的未發表作品。

顯而易見,這部短篇集是他向英國文豪毛姆(W.S.Maugham,1874-1965)的同名小說First Person Singular致敬之作。無可否認,作家的創作靈感來自生活,這位注重生活細節的小說家,再次運用生動的語言刻畫故事人物形象,嘗試第一人稱小說無法突破的全知敘事觀點。

書腰上的宣傳文案以「當世界不斷變遷,唯有故事留住剎那光景」,「都會的奇幻愛情,生活的過往片段,人性的善惡辯證,虛實的互見筆法」,「結合了短歌、散文、音樂與小說,展開村上風格的全新複眼小說」來形容這部短篇集的特點。讀者可從故事中輕易找到村上小說的基本格調,包括都市人的孤獨、西方文化、藝術、古典和爵士樂等元素。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本書譯者為劉子倩,她的翻譯風格跟讀者所熟悉的賴明珠筆下的村上「味道」有點不太一樣。本文針對故事大綱提出個人的粗淺看法,旨在拋磚引玉,或能牽引讀者產生不同的閱讀經驗。

石枕上

「我」在大二時遇見一名會寫短歌(五句三十一音節的傳統定型詩)的女性,與她因偶發狀況而共度一夜,過後卻連她的名字和長相都想不起來,只記得她那本關於愛和死亡的歌集所收錄的某些短歌。這是作者回望青春之作,藉以描述記憶回路不可思議之處。

與披頭同行

圍繞披頭四和關於緣分與命運的小故事。高中時期「我」在校舍走廊跟一名胸前抱With the Beatles黑膠唱片專輯的美少女擦身而過,從此沒再見面。1964年披頭四紅透半邊天的時候,「我」交上第一個親密女友,然後在毫無意圖下「我」與她那患上短暫記憶錯亂症的哥哥結緣。十八年後在東京街頭上和她哥哥偶然重遇,告訴「我」他妹妹自殺身亡……到頭來說的也是人生。

養樂多燕子詩集

這是繼《棄貓》之後,村上正面談及父親的事,寫出他支持燕子棒球隊的真實心情。自稱不寫詩的小說家,特意為燕子隊寫了《右外野手》、《鳥影》、《外野手的屁股》、《海流中的小島》這幾首詩。本質上,這短篇可歸類為紀實散文。

奶油

18歲那年「我」收到某個一起上過鋼琴教室的女孩寄來演奏會的邀請函,出於好奇心而前往會場卻撲了一個空,回程經過小公園,因過度呼吸(hyperpnoea)而在涼亭休息時遇見一名老人,他給「我」上了一堂有關沒有圓周的圓心與人生的課,留下「你的腦子是為了思考困難艱深的事物,是為了把不懂的事情搞懂。那會變成人生的奶油」這句話,讓「我們」思考自己內在是否應該存在特別的奶油。奶油可比喻為人生最好的東西,詮釋不合邏輯的人生際遇。

品川猴的告白

關於一隻會說話的猴子的故事,可視為<品川猴>(收在《東京奇譚集》,2005)續篇。故事中的「我」在群馬縣的溫泉旅館遇見一隻猴子,會講人話,喜歡聽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在浴場時親切地替「我」搓背,送啤酒到「我」的房間陪「我」聊天,然後告訴「我」有關牠愛上了人類女性,曾經利用念力偷走七位女子的名字,並將之比喻為柏拉圖式行為。極致的戀愛,同時也是極致的孤獨。故事設定有點超現實,卻有某種牽動人心的力量。

第一人稱單數

敘述的就是「我」的故事。某日因為穿上不習慣的西裝,「我」在深夜酒吧遇到一個基於某種理由而找碴挑釁的陌生女子,讓他重新思考「我是誰」這個哲學命題。

查理帕克演奏巴薩諾瓦

關於傳說中外號大鳥的美國爵士樂薩克斯風演奏者查理.帕克(1920-1955)的故事,疑幻似真,說出村上對爵士樂之愛。

謝肉祭

在朋友介紹下,「我」認識了一名相貌奇醜的女性「F*」,她身上洋溢某種吸引力和活力,跟容貌有巨大落差。她有高尚的古典音樂修養,「我」和她很談得來。某日她問「我」如果只能選一首鋼琴音樂帶去無人島,你會選哪一首?「我」說是舒曼的「謝肉祭」(又名面具狂歡節),於是我們常一起聽「謝肉祭」的唱片和CD,當然也聽莫札特或布拉姆斯等音樂家的音樂。「F*」從來不提自己的過去,有一天,她的臉突然出現在電視上……故事結尾有出人意表的反轉,令人對善惡美醜有深切的反思。

從《棄貓》到《第一人稱單數》,可以看出村上春樹近年的創作有改變的趨勢,他開始寫家庭和家人的事,關心人生主題。身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必然懂得自己該寫什麼以對應世界格局的變化。

葉蕙,生於馬來西亞。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日本筑波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圖書館情報媒體研究博士課程修畢。上世紀九十年代翻譯香港版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尋羊的冒險》、《舞舞舞吧》三部長篇小說,以及其他日本小說逾300部。著有《帶彼得貓去散步—村上春樹文學地圖》(2020年11月,馬來西亞大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