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蘊藏着波瀾壯闊的未知與暗流洶湧的兇險,無時無刻不威脅着人類生命安全。於是就有了海上救援隊,這一守護生命的存在。由林超賢執導,彭于晏、辛芷蕾、王彥霖、陳家樂等人主演的《緊急救援》,歷經疫情撤檔,終於昨日在港上映。該片是華語影壇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隊伍的作品,亦是林超賢與其「愛將」彭于晏繼《激戰》、《破風》和《湄公河行動》之後的第四度合作。●文:黃依江
影片講述一座海上鑽井平台傾覆沉沒,交通海上應急反應特勤隊全員迅速前往救援,隊長高謙(彭于晏飾)率領搜救直升機迎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和沖天咆哮的火龍,飛進平台範圍,與機長方宇淩(辛芷蕾飾)及絞車手趙呈(王彥霖飾)合作,深入絕境,拯救倖存者。而在隊員們用自己生命對抗天災人禍的背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掙扎與牽掛……
超大規模真實水上景
為令這部華語影壇首次展現海上救援題材的電影獲得最佳的視聽效果,該片籌備過程長達5年,拍攝歷時123天,也是華語電影迄今為止所經歷過的最大規模海上拍攝。電影特別設計了4場重磅動作戲,每一場的規模與難度都差不多相當於製作一部中型災難電影。因難度極大,導演林超賢曾想過捨棄其中部分場次,但最後還是不捨:「海上救援這個題材我應該不會再拍第二次了,唯一的機會,我想能夠做得極致一點。」
為求更貼近真實的質感,劇組千里迢迢專程轉戰墨西哥巴哈片場(Baja Studio)進行水上部分的拍攝,這一片場最初是1996年為拍攝占士金馬倫的《鐵達尼號》而建造,及後的《珍珠港》、《鯊海47米》等水上電影也是在這裏拍攝。該片拍攝還啟用了巴哈片場所有的蓄水池和設備,其中最大的一號水池可容納64萬立方米的水量,注滿一次須花費54小時。一旦注滿,水位與海平線齊平,在視覺感官上蓄水池與海洋無縫銜接,顯得格外壯觀。本片拍攝規模的壯大,可見一斑。
彭于晏感受角色挑戰
《緊急救援》將鏡頭對準了一群在日常生活中不太為觀眾所知的無名英雄——海上救援人員。中國救援團隊承擔着海上事故的應急反應、人命救助、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等諸多使命,約有職工8,000名,這個數字不算龐大,但每年隊伍都會救助遇險人員約3,500人以上,保持着高救助成功率。林超賢因為在5年前看到一段救援人員在海上救助遇險人員的真實視頻,深受觸動︰「我自己是拍電影的,第一次發現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大風大浪,都是真實存在的,救援人員面對那麼強大的自然力量,隨時都有可能獻出生命,我很敬佩也很震撼。」雖然全部拍攝都是在反覆測試過的安全環境下執行,林超賢導演要求一切以安全為前提,但演員們還是面臨了不少挑戰,也因此更體會到救援人員的不易。彭于晏說:「救援隊員的每一次任務都要面對一場災難,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我們很難了解這份職業每天要面對什麽東西。生命很脆弱,救生員和受難者其實都很危險,但救生員不但要救助受難者還要安撫他們的情緒,可想而知救生員們要有怎樣強大的心理質素和信念。」
而除了精彩的動作設計,導演林超賢希望用更有戲劇張力的情節和人物關係,讓觀眾了解更多關於救援隊員工作的信息。基於此,林超賢在電影《緊急救援》中設計了救援隊長高謙和直升機機長方宇淩兩個性格迥異的角色。「高謙救援經驗豐富,比較感性,會救助盡量多的被救人員;但機長的職責要求方宇淩理性客觀,她要從數據出發保證任務執行的成功率。」飾演方宇淩的辛芷蕾相信,雖然人物性格不同,但兩個角色在工作中都有各自的亮點,也有共同的出發點和目標,觀眾會在他們的故事中感受到救援隊員們的人性光輝。
送《緊急救援》換票證
由英皇電影有限公司送出《緊急救援》電影換票證30張予香港《文匯報》讀者,有興趣的讀者們(填上個人電話)請剪下《星光透視》印花,連同貼上$2郵票兼註明索取「《緊急救援》電影換票證」的回郵信封,寄往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3樓副刊部,便有機會得到戲飛兩張。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