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在起居室中接受本報訪問,圖為老先生正閱讀自己的著作。

──專訪百歲著名翻譯家許淵沖

在未見到許淵沖之前,腦海中對老先生有諸多畫像:他是西南聯大向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流利翻譯「民有、民治、民享」的風發少年,是十年動亂被批鬥仍堅持翻譯不輟的牛脾氣,是與髮妻恩愛偕老的模範丈夫,是一生摯愛翻譯事業的文壇巨匠。然而真正見到許淵沖先生才發現,之前所有的畫像都不全面。他天真、熱情、浪漫、博識,他的人生貫穿了「翻譯」的故事,雖至期頤之年亦因這「譯」術人生而從未孤獨。●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

多年來許淵沖一直居住在北京大學暢春園。初見這位百歲老者:鶴髮童顏、聲如洪鐘、目光炯炯,雖是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翻譯家,卻起居簡單、平易近人。見到記者到來,許淵沖不等旁人攙扶就趕緊關掉電腦從座位上站起相迎,老先生的急性子由此可見。

民主不只西方有

「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甫一落座,許淵沖就迫不及待向記者闡述了這個他近來最關注的問題。他說,中文和英文是世界上兩大主流語種,因此要中西合璧,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解決世界問題。」許淵沖解釋道,民主之道是可以說的、可以研究的,但是不一定是常道,不一定是西方所標榜的民主,「西方總是說民主,民主不只是西方有,中國早就有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就是中國先人講求的民主。」

許淵沖說,要看到中西方文化存在的矛盾,西方主張戰爭,中國重和平,《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就體現了這一點,「西方人為了美人而死,中國是為美人而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國是和平方式愛美,西方是武力手段愛美,這也體現中西價值觀不同。」

譯出好句 其樂無窮

當記者問許淵沖會給港澳台和海外讀者推薦哪幾部作品時,他自信地說:「這個不好選,我的作品太多了,從《詩經》、《論語》、《老子》到《毛澤東詩詞》我全都翻譯了,連荷馬的作品我也翻譯了,這些都值得海內外讀者們去讀。」

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許淵沖已為之奮鬥了幾十年。他對翻譯的熱愛時常溢於言表:「我現在一百歲了,每翻譯出一句好句子對我來說就是最其樂無窮的事。」說完這句話,老先生開心地靠座椅搖了幾下。

廿載前赴港講學

《文匯報》讚「豪氣加霸氣」

早就耳聞許淵沖有熬夜工作的習慣,所以特意將專訪約在早上十點。但準時到達老先生家中時,他卻已經開始伏案工作了。見到記者到訪他很開心地說:「很早你們就採訪過我呢!」

原來,早在2000年,香港中文大學就發函邀請許淵沖赴港授課。許淵沖清楚記得,當時在港主要講授中國文化詩詞全球化等題目,受到學校師生好評,課堂氛圍十分熱烈,還收穫了不少「粉絲」,下課後經常有學生圍過來跟他探討問題。對於這位內地來的八十歲老者,香港師生十分欽佩,在行程結束時學校還專門製作了一本相冊留念。

翻看被許淵沖珍藏了二十年的相冊,扉頁上可以清楚看到,許淵沖於2000年十月中旬到十一月初應香港中文大學之邀擔任「王澤森--新法書院語文教育訪問教授公開講座」主講嘉賓,校方認為他所發表的專題演講對促進詩詞全球化與文化交流裨益良多。

「這是我在上課,這是我跟香港中文大學校領導的合影。」許淵沖記憶力甚好,雖已過去多年,但是他對相片中的人物依然印象清晰。他甚至記得當時香港《文匯報》對他的採訪。在相冊最後一頁,記者看到了香港《文匯報》2000年10月22日對他整版報道的複印版,上面還清楚地標註了版次「PB6」。報道的題目為《許淵沖 翻譯大家 豪氣加霸氣》,說他雖然已經八十歲,卻像十八歲。兩張配圖中,一張是許淵沖在演講,一張是他與夫人接受記者採訪時的照片,圖說中讚他「白髮童顏,心態也像小孩子。」看到照片,許淵沖開玩笑說:那時候還年輕。

許淵沖說,中華傳統文化無窮無盡,自己一生也翻譯不完,希望海外和港澳台的年輕人多接觸一些中華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偉大和魅力,從而更能體會作為一名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