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譚智媛 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前世界銀行公共衞生專家 前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2月3日,香港電台播放一集英國比較韓國在新冠疫情初期應變差異的節目,從而解釋了韓國在沒有封城下,比較成功的因素。

第一項是核酸測試。韓國是在第一時間裏,邀請全國20多間生化檢測製劑工廠在7天內改變生產線,達到總生產量數十萬的要求。被訪問的科學家的策略是用快而準的「圍堵」方法,把全部第二、三、四代的接觸者,全部測試及隔離確診者。他強調,若不是這樣做,可受感染的人數便會幾何級數上漲。

當時英國只是呼籲各人在家休息,到嚴重時才到醫院,入院後才測試,這策略當然是錯得很。一年後,看到國家的大人群測試及「圍堵」的成功例子,為何香港還沒有大量增加檢測能力到每日二至三百萬、可3日內做成全民檢測呢?為何副局長說每天只可選小量大廈作「受限」檢測,是因為檢測數量有限?

臨淵羨魚

香港現時的強檢、受限檢測是不夠快、不夠準。不在家的便是高危人士,但沒有用警隊在最短時間追蹤「無源頭」者。不是無源頭,只是不願告知而已。為何紀律部隊不能找尋源頭呢?

韓國在《經濟學人》(Economist)「2020民主指數」中名列前茅,所以他們的國民選擇不「封城」,可自由出行,但大部分人支持政府用手機GPS及信用卡的資料,在數分鐘內獲得過去14天確診病人到過的地方,還有全部確診人的姓名、地址等等都被放上網。而且有民間製的App可實時看到任何地方確診病人的名字。因此市民可清晰知道哪裏是疫情熱點,便自動避免前往。若曾接觸確診者,便自動去測試。他們不介意失去少數人的「私隱」而換來大部分人的自由。在這民主的國家,執政黨用此方法抗疫成功,大比數勝出大選,肯定他們「自由」勝「私隱」的選擇。香港市民可否考慮接受韓國方案呢?

退而結網

既然香港沒有私樓住客的名單,出外工作的人士晚上7時大部分都未歸家,那麼受限檢測便漏檢較高危的一批人群。

我們如何「同心抗疫」,讓市民樂意自動檢測呢?各行各業近日不斷請求政府容許復工,並自動建議不同防疫方案。當然工作者及使用者檢測是第一防線。若要成功,這些檢測要快速、就地可完成,為防空窗期假陰性,檢測應3至5天做一次。

香港市面上已有快速抗原檢測試劑套裝出售,是否如廣告說「靈敏度高」呢?政府一方面要鼓勵本地研發的產品,更要檢查及評價新品種,讓市民可按風險選擇不同準確度的測試劑。另一方面,政府免費的核酸檢測要加量、加速及加時服務,方便全民自由、自動及自選檢測。

香港文匯報2月6日報道,深圳中大八院核檢實驗室,採用核酸10合1混採檢測技術,日檢測量可達20萬例。香港七所私營實驗室,加兩所大學及醫管局,一共十所,若政府指示增加檢測量至每所每天2萬例,我們便可準備第五波來臨時,可用10合1混檢,達每日200萬。

居安思危

現在病毒變種,傳播很快,若輸入這些新品種,危機四伏。衞生防護中心已發現22宗南非/英國變種N501Y病例由不同地方輸入,如加納和巴基斯坦,而世界衞生組織已報告P1及P2變異,除日本及巴西外,已到美國、德國及至法羅群島。既然有多些不同基因排序的病毒株,這些資料可精準地指示流行病學的調查,所以應該每天全部的病人都要有基因排序的結果,幫助追蹤「無源頭」的傳播鏈。

2月4日,路透社報道,荷蘭計劃全國使用一種新的快速新冠噴氣測試Spiro Nose,好處是快及舒服,不用拭子進鼻腔,且一分鐘內便有結果。香港的專家們請認真考慮及評估各種新的快速方法,以應付下一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