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樹建的老家,有一座戲子墳。據老一代的人講,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唱戲的被人稱為「戲子」,地位低下,死後是不能入祖墳的。有一次,一個戲團在李樹建老家村裏的打麥場上演唱《八義圖》,其中一個演員突然倒地身亡,死後三天都沒人管。李樹建的祖上最後把這位死去的演員收殮並葬在自家地裏,每年給李家族人上墳時,也會祭奠一下這位無名無姓的外地戲子。這座墳就被稱為「戲子墳」。

十分巧合的是,這位不知名戲子所表演的《八義圖》就是後來李樹建的代表作《程嬰救孤》。「可能冥冥之中有天意,實際上是祖上的仁義之舉感染了我,讓我明白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李樹建說。「忠、孝、節」三部曲中,張元秀養子十三年,程嬰撫孤十六年,蘇武牧羊十九年,戲劇界也將三部曲叫作「三、六、九」,詮釋的都是中華傳統美德,加上《義薄雲天》表達的「義」,「我的作品,主要契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