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機遇,共融發展」研討座談會在廣州舉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16日,「緊抓機遇,共融發展」研討座談會暨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兩周年慶在廣州舉行。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副總經理林榮歡透露,為打造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平台,孵化器成立兩年來已入駐126家企業,其中包含港澳台企業28家。創造就業崗位530個,引進港澳台人才超過80人。

大灣區不斷向前發展的浪潮中,港澳的「後浪」也正在崛起。過去兩年引進了80個港澳台青年,林榮歡發現,不管是在內地求學後就業還是在港招聘,很多青年就業後都能走向管理崗位。其中,「90後」、「95後」成為佼佼者佔比超六成。香港文匯報記者獲悉,孵化器創造的530個創業崗位上,專業技術人員隊伍超30%,而運營和銷售兩大類別佔比逾60%。

擬五大計劃助港澳青更快發展

林榮歡介紹,孵化器接下來有五大計劃助力港澳青年能夠更加快速落地發展,還推出特色服務如「生根計劃」,利用自身股東資源優勢,不斷整合大灣區內的產業、企業園區、資金資本及高校資源,進一步加大對初創企業的孵化力度,為初創企業賦能,實現企業自身的健康順利成長。

通過平台更直觀理解政策扶持

來自香港的眾聯雲動(廣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何志豪表示,去年9月開始聚焦醫療App項目的創業,通過孵化器等平台能夠更為直觀理解和享受到政府的相關政策扶持。何志豪指,此前他一直在互聯網企業工作,做到了高管等職位,積累了相關社會資源。如今看到了大灣區科技醫療的機會,便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徑。目前公司還和廣東工業大學簽署了人才實習培養模式,為專業技能人才提供就業崗位。

正在中山大學讀研三的香港青年林廣健,作為廣東凌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如今聚焦於電商運營方面的創業。他們主要為不同企業,尤其是港澳企業進入內地提供電商教練培訓和運營服務。

「大灣區產學研的融合發展,給了我們在校青年創業的指南針。」來自香港的暨南大學在讀碩士謝振彬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作為一個土木工程的學生,自己在本科階段就開始了項目研發。校內校外都有相關孵化器平台能直接對接企業、機構的市場需求,這對研發工作來說就減少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