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提到,藺相如因「澠池之會」有功,官位獲封在趙國大將廉頗之上。廉頗不甘屈居藺相如之下,揚言要加以羞辱;藺相如聽聞此事,於是處處迴避,避免與廉頗衝突。藺相如門客以為主人表現懦弱,引以為恥,紛紛提出請辭。相如為勸止門客,決定表明苦衷,其文曰:
藺相如固①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②?」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③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④,獨⑤畏廉將軍哉?顧⑥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⑦兩虎共鬬,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⑧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⑨,因賓客⑩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11。
綜合全篇可見,作者善用對比手法以烘染人物性格,從而突出主旨,營造衝突,使情節富有張力。例如文章一開始介紹廉頗與藺相如的出身,以二人身份一文一武、一貴一賤,對比相當強烈。
然後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藺相如怒斥秦王,表現勇武,與他後來對廉頗事事退讓的態度完全不同,突顯出相如忍辱負重、為公忘私的個性。
廉頗在「負荊請罪」一事中,由原來的倨傲無禮,打算侮辱藺相如,到後來得知相如苦心,旋即登門負荊請罪,誠懇道歉,前後態度的對比甚大,亦突顯出廉頗耿直爽快、勇於改過的個性。通過種種對比,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全篇以人帶事,有分有合,前後照應,張力橫生,饒有趣味。
譯文
藺相如堅決勸止他們,說:「您們認為廉將軍比得上秦王嗎?」(門客)答:「比不上。」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我尚且敢在朝廷上怒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相如雖然愚劣,難道就畏懼廉將軍嗎?但是我考慮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向趙國發兵,只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啊!假如兩虎相鬥,勢必不能並存。我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的安危為先,而以私人恩怨為後啊。」廉頗聽到這些話,便袒露上身,背負荊條,經由門客引領到藺相如府中謝罪,說:「我這鄙陋下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宏大量至這境地啊!」兩人終於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朋友。
註釋
① 固:堅決。《說文》:「堅,剛也。」本指堅硬、堅固,此作動詞用,意指堅持、堅決。
② 孰與秦王:與秦王相比如何。孰,疑問代詞,常用於比照語境,以表示疑問意義。《洪武正韻》:「孰,何也。」與,類比。「與」有「類比」義,引申而有「比得上」之意。
③ 廷叱:在朝廷上叱責。廷,朝廷,布政之所。叱,厲聲呵斥。《說文》:「叱,訶也。」「訶,大言而怒也。」
④ 駑:劣馬,喻才能低劣平庸,自謙之辭。
⑤ 獨:副詞,表示反問,意指難道、豈。
⑥ 顧:連詞,表示轉折,意指但是、不過。《說文》:「顧,還視也。」本義為回望,其轉向義可表示轉折,故又引申有但義。王引之《經傳釋詞》:「顧,猶但也。」
⑦ 今:連詞,表示假設,意指假如、若果。
⑧ 讎:同「仇」,仇恨,引申指恩怨。
⑨ 肉袒負荊:表示願受責罰,認錯賠罪。肉袒,解衣露出上身。《說文》:「袒,衣縫解也。」負荊,背負荊條。荊,又名荊楚,其枝條柔韌,古代常用作刑杖。
⑩ 因賓客:經由門客引領。此謂廉頗心中有愧,不敢直接求見也。因,介詞,經由。賓客,門客。
11 刎頸之交:比喻為生死與共的至交。刎,割頸。《玉篇》:「刎,割也。」交,交往,交情,泛指朋友。
■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