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填地街20號至26號居住環境欠佳,到處堆積垃圾和雜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佐敦新填地街20號至26號疫情爆不停,在全港昨日新增的42宗確診個案中,新填地街20號至26號佔6宗,令該大廈累積27人染疫。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深入疫廈直擊,發現該處有大批少數族裔人士聚居,不少人在早前爆疫的中九龍幹線地盤及將軍澳藍田隧道地盤工作,懷疑將病毒帶入居住的大廈。該4幢大廈的單位亂劏、渠管亂駁,公眾地方衞生極惡劣,成為病毒大本營,未被撤離的居民與病毒為伴提心吊膽。衞生防護中心卻以暫無撤離標準為由,拒絕安排居民離開。●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唐文

新填地街26號昨日再多5人確診,涉及2個單位,至今累積19人確診。新填地街20號則再多1人確診,至今已有6宗。20號至26號累計有27人確診。

檢查首次強檢記錄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新填地街20號至26號巡察,遇到身穿保護衣的民政事務總署人員到場,將強制檢測通知書投進各住戶的信箱,並在大廈門外貼上強制檢測公告,提醒居民該大廈已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居民必須於明天或之前做檢測。

油尖旺民政事務處人員則逐層「洗樓」。香港文匯報記者尾隨他們進入大廈內,直擊民政事務處人員向各家各戶家訪,以協助住戶網上預約接受免費檢測,成功完成檢測者,可獲口罩一盒。

由於新填地街26號早前已被納入強檢範圍,民政事務處人員之後根據住客名單,要求居民出示首次強檢時的檢測結果短訊,又詢問單位內住戶人數等資料,記者發現應門的多數是少數族裔。

在尾隨政府人員執法的過程中,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現新填地街20號至26號的走廊相通,更直擊該大廈衞生環境極惡劣,劏房林立,部分單位一劏三四間單位,部分單位門外放置已包好的垃圾,雖然已傳來陣陣異味,但仍無人清理。不少居民使用後樓梯出入,皆因前樓梯的衞生環境極為惡劣,滿布雜物,包括床褥床墊、紙皮、電飯煲、使用過的口罩等,更有雀鳥屍體在地無人處理。

大閘不上鎖 走廊變廁所

在該大廈居住十多年的曹女士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遷入初期未有劏房,衞生情況屬可接受範圍,但其後不少業主將單位一劏為三,甚至一劏為四出租後,衞生情況開始惡化,租客搬走時「見要行咁多層樓梯,就唔想搬啲嘢走,就咁亂丟喺樓梯,個個就咁丟啲垃圾,走廊好似垃圾站咁,冇人嚟管理。」

她續說,因為大廈的大閘不會上鎖,曾親睹有人在大廈走廊小便,更有人在內吸毒、打針,故對該處「爆疫」不感到驚奇,坦言:「都擔心,強檢都冇辦法,睇睇出面條污水渠都好舊,有時喺屋企燒艾草嚟消毒。」

在強檢令下,居民要住在疫廈內,最擔心渠管播疫避無可避,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昨日的疫情記者會上也表示,該大廈不少單位被改造成劏房,或存在喉管「播疫」問題,已將部分居民送往檢疫中心。

無標準拒居民全撤

明知有風險,為何不是全部居民撤離?她則表示,暫無既定撤離標準,又透露建築署會協助視察私人樓宇的喉管,食環署亦會到確診個案家中幫忙清潔。但如要進行喉管和建築物的維修,則要依靠業主和居民自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