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馮律師樓是香港二手樓法律服務市場的「一哥」,每年承辦合約總值超過100億元。今次因為有前文員挪用公款被勒令停業,引起外界對律師樓監管的關注。事實上,2016年也曾發現同類事件,當年何伯華律師行亦因涉嫌違規被律師會介入接管,客戶資金被凍結,很多客戶至今仍未討回自己的款項,黃馮的苦主也可能步他們後塵。
本身是律師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指出,目前市面上部分律師樓由俗稱的「師爺」人員管理,他們不是專業人員,出事也毋須被「釘牌」,只要找一名或者少數律師加盟及掛名,便能開檔。律師樓的管理,甚至業務操作都由「師爺」完成,律師只負責簽字。
張國鈞指出,由於「師爺」本身不受律師會監管,專業操守存疑,最容易違規操作的,「市民應小心鑑別,找律師時盡量直接接觸律師。」他認為,律師會目前雖然對律師樓有監管,但仍需要加強抽查,「提早或及時發現問題,可以降低客戶風險。」
謝偉俊:政府須帶頭統籌補救
另一名律師、立法會議員謝偉俊稱,某些律師行每月接單數量超過1,000,如此大量的生意部分可能來自介紹人(一般是地產經紀),雙方有回佣合作關係。謝偉俊指,一方面這些律師樓面對大量的訂單,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就容易疏忽大意、或不嚴格遵守程序而違規,另一方面他們本身接受非法「回佣」,守法精神存疑。
謝偉俊認為,律師會除加強監管外,還應對違規操作予以嚴厲的懲罰,「要大大提升違規成本,才能警醒那些違規者。」
他們同時認為,特區政府不能逃避責任,一旦有律師樓出事故,必須帶頭統籌補救工作,協調各政府部門如土地註冊處、金管局等,一齊幫助律師會解決事件,盡快解凍資金,降低客戶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