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悟居士,正職與玄學、術數無關,信奉藏傳佛教,自初中開始在「玄學發燒友」父親耳濡目染下接觸面相、紫微斗數、八字等知識,再經父介紹認識了教授佛法之恩師,除學習佛學之外,恩師亦傳他文王卦及陽宅風水至今35個年頭。2013年通過禪定,悟得前所未有的契悟,終明白了五行與際遇實相之間的關聯性,像石破天驚一樣,整合了一套獨一無二、與宇宙本體相應的禪悟姓名學,依此因緣,祈以公開部分千古未傳姓名學之奧秘,望有緣人得到裨益!●facebook: 禪悟—千古未傳姓名推命學
以少勝多的古代戰役,論兵力的懸殊度,最為誇張的,我會首推漢光武帝劉秀所帶領的昆陽之戰。劉秀,其姓名組合是戊乙,戊善於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有堅忍的特性。而乙木則可理順一些「戊」土的缺點,例如固執、迂腐、自私等。因此,不難想像在大自然間,無草理順大山則會水土流失、山泥傾瀉。相反,水土得到草的疏理,就變成青翠的山巒!所以「戊乙」組合的劉秀,要肩負起拯救破碎的錦綉河山,正是天選之人。
無怪乎,面對王莽四十多萬的大軍,只憑昆陽8000左右的守軍,能說服昆陽的守將,團結一致面對絕對懸殊的兵力,實非易事,更何況劉秀並無身份上的優勢。然而,只帶着十二勇士突圍請援兵的他,充分展現了勇猛以及當仁不讓的英雄本色,確實能振奮軍心!
當運氣也站在劉秀那邊,才會遇到無能而剛愎自用的王莽大將王尋及王邑,他們倆的五行組合也是火剋金,王尋是「辛丁」,而王邑是「辛丙」,由於金是「思想的源頭」,何解﹖因我們的念頭是相續不斷的,正與水的變化不斷呼應,而金生水,便使金變成思想的源頭,五行的講法就稱為「元神」,元神受剋,本末倒置、困擾、剛愎自用。而丁剋辛,最為惡劣,至少相對「丁」,「丙」「辛」互見,其出發點就會多了一分救世的使命。
要不是天運的幫忙,倘若王莽重用的大將是嚴尤,那恐怕歷史也得重寫。嚴尤,他不但有勇,最重要是有謀,並不逞匹夫之勇,因為嚴尤的姓名五行組合是「己辛」,吐秀格,表示他忠誠而有智謀,可惜,他多次進言,也不獲理睬!至於戰役的情況,現分述如下。
王莽聽聞起義軍立劉玄為皇帝,頓時感到坐立不安。後來,又聽說起義軍打下了昆陽,立即派大將王尋、王邑率領四十多萬兵馬,從洛陽出發,直奔昆陽。
駐守在昆陽的起義軍只有八、九千人,有些起義軍看見王莽的軍隊人馬眾多,擔心抵抗不住,主張放棄昆陽,退到原來的據點去。劉秀對大家說:「現在我們兵馬和糧草都很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全靠大家同心協力,才能戰勝敵人;如果放棄昆陽,起義軍各部也會被敵軍逐個擊破,那就什麼都完了。」然而,死守在昆陽終究不是個辦法。於是,劉秀趁王莽軍沒有防備,帶着十二個勇士衝出了重圍,到定陵和郾城去請救兵。
王莽軍不久將昆陽圍得水洩不通,大將嚴尤向王邑進言:「昆陽雖小,但易守難攻。敵人主力在宛城,我們不如繞過昆陽趕往宛城殲其主力,到那時昆陽敵人受震動,城可不戰而下。但王邑拒絕說:「非也非也!我軍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喋血而進,前歌後舞,豈不快哉?」
嚴尤見昆陽久攻不下,再次向王邑進言:「圍城應該網開一面,使城中一部分守軍逃出至宛城,散布兵危的消息,以使敵人情緒消沉,軍心動搖,其士氣低落下來後,城必可破!」但又遭剛愎自用的王邑拒絕。
劉秀到了定陵,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馬全部帶到昆陽去解圍。到了昆陽,劉秀見昆陽仍未失守,而王莽軍隊形不堪,心下大喜。他立即投入戰鬥,他親率一千輕騎為前鋒,衝到王邑軍陣前挑戰。王邑以其人少不足畏懼,就派了三千人迎戰。劉秀急忙揮軍疾衝猛殺,轉眼間王莽軍百餘人被砍死,剩下的敗退回去了。
初戰告捷,城內城外的起義軍士氣都為之一振,鬥志立時高漲。劉秀為了更進一步振奮士氣,同時動搖敵人軍心,便假造宛城已為起義軍攻克的戰報,用箭射入昆陽城中,又故意遺失戰報,讓王莽軍拾而傳播。這一消息頓時一傳十,十傳百,城內軍民守城意志更加昂揚,而城外莽軍情緒則更加沮喪。劉秀見效果已經達到,便精選勇士三千人回到敵軍側後偷渡昆水,而後猛攻王邑大本營。
此時,王邑仍不把劉秀放在眼裏,他擔心州郡兵主動出擊失去控制,就令他們守營勿動;自己和王尋率萬人迎戰劉秀的三千人。然而,王邑的輕敵應戰怎耐得住劉秀部署嚴密的進攻?萬餘兵馬很快被衝得陣勢大亂,而州郡兵諸將卻因王邑有令不得擅自出兵,誰也下敢去救援。於是,王邑所率兵馬大潰,王尋也被殺死。王莽軍餘部見主帥都潰退了,也紛紛逃命。劉秀乘勢掩殺,城中王鳳、王常見王莽軍崩潰,即從城內殺出,與劉秀部內外夾攻王邑。王邑軍互相踐踏,死傷無數,狼狽向洛陽方向逃去,勝負已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