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戰深紅州份 民主黨重注鄉郊「黑人帶」
美國佐治亞州的兩個國會參議院議席,今日舉行次輪投票,選舉結果關乎參議院控制權誰屬,更關係到候任總統拜登未來4年可否順利施政。佐治亞州傳統上是深紅州份,不過隨着人口結構改變,非裔所佔比例愈來愈高,佐治亞州在去年大選已率先染藍,民主黨於今日次輪投票中,再次將希望押注在被稱為「黑人帶」的鄉郊地區上,力促非裔選民踴躍投票。
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已是非裔美國人主導的城市,不過決定佐治亞州選舉結果的,主要仍然是鄉郊地區選民,以及首府亞特蘭大以外的保守派、白人、福音派選民,過往佐治亞州亦從未選出非裔的州長及參議員。
拜登也靠「黑人帶」
然而隨着人口結構改變,佐治亞州逐漸出現「黑人帶」。此名詞由20世紀初開始流行,主要形容美國南方11個黑人聚居的州份,不過放在佐治亞州內,則泛指中部及南部的鄉郊縣,區內約40%人口都是黑人;剛過去的大選中,拜登於「黑人帶」取下近70%選票,成為他在佐治亞州以些微優勢擊敗總統特朗普的關鍵因素。
今日的次輪投票中,民主黨由紀錄片製作人奧索夫和黑人牧師沃諾克,挑戰共和黨兩名現任參議員珀杜和萊夫勒。
「黑人的票也是票」
民主黨在選舉造勢活動中,便經常強調黑人選票的重要性,甚至借用種族平權運動「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口號,來鼓勵選民「黑人的票也是票」。亞特蘭大市長博頓斯前日提到,必須要推高投票率、讓大家不需要質疑議席誰屬,她指出大選雖有500萬人投票,創下新高,卻仍有近100萬非裔選民沒有現身,「100萬人太多了」。
在鄉郊地區拉票的策略與亞特蘭大亦不相同,該州眾議員杜克斯提到,亞特蘭大的人口結構不斷變化,鄉郊地區則較為固定,以佐治亞州南部為例,區內競選模式往往倚賴以多年時間建立的人際關係,亦即造勢活動必須涵蓋地區政治人物和社區組織。
鄉郊動員力強 共和黨未必輸
鼓勵黑人投票的策略,似乎亦已有一定成績,根據佐治亞州官方數據,至今已有約300萬人提早投票,較2014年的參議院選舉總投票人數更多;政治專家分析發現,非裔選民的選票佔其中34%,較去年11月大選的31%高。
萊夫勒前日在造勢活動上,繼續呼籲支持者投票及鼓勵身邊親友投票,警告如果民主黨成功取下參院控制權,美國便恐由社會主義者接管,「每日5個電話、自由派遠離我」。杜克斯同樣承認,共和黨在鄉郊地區的動員力非常高。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