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香港經濟,股市也一度急挫,猶幸對整體新股市場影響不大,即便失落了螞蟻集團這隻巨無霸新股,但在京東(9618)以及由它分拆出來的京東健康(6618)等大型新股撐場下,2020年本港IPO額仍接近4,000億元(港元,下同),較2019年增加約26%,在全球排第二位。展望2021年新股市場,預料本港IPO將繼續受惠中概股回流,料會有大約120至130隻新股集資逾4,000億元,甚至有望打破2010年4,500億元的紀錄。

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

展望2021年,業界預料新經濟股與中概股繼續成為「IPO造王者」的催化劑,因美國國會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將有助吸引更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綜合多間機構預計顯示,初步預計2021年本港IPO額3,899億元至3,973億元,料可再躋身全球IPO額的三甲,至於可否重奪全球IPO一哥寶座則有挑戰。

新生物科技公司料成新勢力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劉國賢認為,中概股二次上市趨勢,將繼續有利於香港金融行業和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而隨着企業逐漸適應新常態以及2021年新冠疫苗推出,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來年很可能重拾升軌。他料,2021年港交所集資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將來自未有營運收入的新生物科技公司。

該行預期,儘管目前全球不明朗的因素預期會延續至2021年,但對2021年本港和內地IPO市場仍持樂觀態度,預料2021年港交所IPO總集資額將達到3,500億至4,000億元,可穩坐全球前三寶座,料將完成約130至150宗新股上市,潛在返港第二上市的中概股數目介乎50至60隻。

10隻集資千億中概股料回流

另一家會計師樓,德勤預期本港新股市場在2021年將更加強勁,集資額極可能突破2010年約4,500億元的最高紀錄。該行指,受美國國會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影響,預期更多中概股及新經濟股到香港上市,2021年將有逾10隻巨型中概股回流,集資至少1,000億元,並另有4至5隻新經濟股上市,每隻至少集資100億元。

連同包括生物科技在內的生命科學及醫療企業的新股上市,內地經濟復甦令到估值的提升,以及因更多類型更豐富的投資產品而帶來的市場擴容及更多海外資金為尋求更高回報而整體帶動市場流動性的影響下,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預料,香港於2021年會有大約120至130隻新股集資逾4,000億元,有望打破2010年高位。

不過,亦有機構對2021年香港IPO市場的看法較保守。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因素還未消退等,或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該行預計2021年本港新股集資額約3,500億元,比去年下跌約10%。

港交所擬提高主板上市門檻

此外,蔡偉榮表示,港交所計劃提高主板上市門檻,將令符合資格在主板上市的企業減少。港交所若落實相關計劃,可能會令部分小型企業,轉往新加坡或內地A股市場上市,從而影響在香港上市的新股數量。

統計顯示,港交所2020年完成145宗新股上市,集資總額約3,973億元,在全球IPO榜排名第二,僅次於納斯達克的535億美元(約4,146億港元)。上交所、紐交所及深交所則分別全球排名第三、第四及第五位,集資總額分別499億美元(約3,867億港元)、322億美元(約2,496億港元) 及185億美元(約1,43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