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專家講述《香港志》編修歷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虹宇)編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悠久而獨特的文化傳統,團結香港基金於去年8月成立的香港地方志中心肩負起修志工作,擬斥資7.8億元,用8年時間完成第一部正式以香港冠名的地方志。《香港志》首冊《總述 大事記》昨日出版並舉行上架儀式。

據介紹,《香港志》記述範圍,將上溯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活動,下至2017年7月1日第五屆特區政府的成立,橫跨七千年的歷史變遷。全書設有十個部類,涵蓋自然、經濟、文化、社會、政治、人物等,綜合為66卷篇目,近300個單元,約2,500萬字,共42冊會分階段出版,預計2027年全部完成。昨日上架的《總述 大事記》是整部《香港志》的開篇,涉及6,000多條大事。

董建華:體會港與國家血脈相連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理事會主席董建華昨日於網上舉行的《香港志》首冊出版記者會暨上架儀式視像致辭時表示,《香港志》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細心閱讀能深入認識香港的前世今生,體會香港與國家的血脈相連,以及眾志成城的民間力量,相信配合「一國兩制」給予香港的優良條件,一定能啟發香港人同舟共濟,合力為香港未來譜寫更輝煌的新篇章。

特首:助升青年國民身份認同感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視像致辭時指,《香港志》首部《總述 大事記》的出版,標誌着這項巨大的文化工程踏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香港的歷史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深信《香港志》可以讓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更加了解香港與國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提升年輕人國民身份的認同感,既發揮存史的功效,亦有育人的效用。

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編纂《香港志》可為國家和香港留下一個珍貴的歷史文化寶庫,其內容由學術界主導、編纂和審核,恪守「存真求實、述而不論、詳今略古、越境不書」等原則,「讓資料說話。」

參與編纂工作的嶺大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表示,《香港志》不乏第一次出現的史料,亦糾正多數「二手資料」的謬誤,釐清史實。該書由中華書局出版,同時網上亦提供電子版本,提供免費瀏覽及註冊下載服務,詳情參閱https://www.hkchronicles.org.hk/node/737。